晋有靖节翁,古昔称高士。 自陈簪组后,为义不两仕。 虽乏报韩功,深怀帝秦耻。 拂衣归故园,寒菊被栗里。 醉余洒新诗,题自庚子始。 托此明大闲,言外有余旨。 我生后千岁,历十五庚子。 区区一垤中,起灭纷未已。 壮夫感颓光,大运悲逝水。 登高极遐想,舒卷寓至理。 风期渺相接,衰暮竟谁似。 酌泉荐芳馨,茫茫九泉起。
九日读陶渊明诗
译文:
晋朝有位靖节先生陶渊明,自古以来都被称作高尚之士。
他自述在摘下官帽、辞去官职之后,秉持大义,不会在两个朝代为官。
虽然他没有像张良那样为韩国报仇的功绩,但内心深深怀着对秦称帝的耻辱感(这里借指东晋被取代的悲愤)。
他毅然拂袖而归,回到故乡,寒冷的菊花长满了栗里这个地方。
他醉酒之后挥洒笔墨写下新诗,诗作从庚子年开始记录。
他借助这些诗来表明大是大非的界限,言外之意有着更深远的内涵。
我出生在千年之后,已经经历了十五个庚子年。
在这小小的世间,世事的兴衰变幻纷纷扰扰从未停止。
壮志未酬的人感慨时光的流逝,为宏大的时运像流水一样逝去而悲叹。
我登上高处尽情遐想,世间万物的变化中蕴含着至深的道理。
我与陶渊明的志趣似乎遥遥相接,只是到了这衰老暮年,又有谁能像他一样呢?
我舀来泉水献上芬芳的祭品,仿佛能让茫茫九泉之下的他有所感应而兴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