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诗如喜酒,举世流馋涎。 问酒有何好,妙处竟不传。 古人日已远,绝响三百篇。 后来谁措手,讽咏皆陈编。 自从骚选起,众作同虫蝉。 宪章日沦丧,变灭成飞烟。 翰林非世人,金晶应星躔。 手弄玉帝旗,堕作诗酒仙。 行迹老屐齿,侠气余龙泉。 淋漓洒醉墨,妙语穷真筌。 信手拈斧斤,一挥中方圆。 彼哉夸夺子,骇汗莫敢肩。 玉堂不能留,飘落南海边。 从此夸汗漫,一往五百年。 生平尚邱壑,梦想岷峨巅。 慙君赠醉侯,我饮不滴涓。 我诗如我饮,抚顶期相怜。 莫乞飞霞佩,学举白玉盘。
读李翰林诗
译文:
人们喜爱诗歌就如同喜爱美酒一样,普天下的人都馋得直流口水。要是问酒有什么好,可其中的妙处却怎么也说不清楚。
古代的贤人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诗经》那样纯正美好的诗歌传统早已断绝。后来那些写诗的人,他们的作品大多都只是些陈旧的篇章,没什么新意。
自从《离骚》和《文选》这类作品出现之后,其他众多诗作就如同虫鸣蝉叫般,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诗歌创作的规范和传统日益丧失,那些作品就像飞烟一样,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翰林可不是一般的凡人,他像是天上金星的精气所化,与星辰的运行相应和。他仿佛能在天庭里手持玉帝的旗帜,可后来却被贬落凡间,成了诗酒神仙。
他一生四处游历,那破旧的木屐记录着他的足迹;他身上还残留着侠客的豪气,就像那锋利的龙泉宝剑。他趁着醉意挥洒笔墨,那些绝妙的诗句仿佛道出了世间的真谛。他写诗就像随手拿起斧头,随意一挥就能符合方圆的规矩,技艺高超至极。
那些喜欢自我夸耀、争名夺利的人,面对他的才华,吓得冷汗直冒,根本不敢与他比肩。他即便身处翰林院,也待不长久,最终还是被贬到了遥远的南海之边。
从那以后,他的诗风自由奔放,这种洒脱豪迈的风格已经延续了五百年。他一生热爱山川林壑,心里常常梦想着岷山和峨眉山的山巅。
我很惭愧您赠我“醉侯”的称号,可我一滴酒都喝不了。我的诗就如同我的酒量一样,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我只能摸摸头顶,期望您能可怜可怜我。您可别去乞求那飞霞玉佩,也别学那举着白玉盘的样子,还是保持本真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