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禽鸟哺雏有感赋诗三首示诸子侄 其二

考叔分羹我独无,不如鸣鹤自相孚。 世途跋涉牛先喘,仕路驰驱马已瘏。 弗逮子舆三釜养,空余颜氏一箪癯。 蓼莪诗废遗躯在,愧死林中孝义乌。

译文:

### 大致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尽孝赡养父母而产生的愧疚之情。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通过与禽鸟之间相互信任、反哺的对比,结合自身仕途奔波却无法尽孝的经历,抒发了内心的自责。 ### 诗句翻译 1. **“考叔分羹我独无,不如鸣鹤自相孚”** 考叔能够分肉羹给母亲,而我却唯独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真是连那相互信任、彼此关爱的鸣鹤都不如啊。(“考叔分羹”出自《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的大臣颍考叔把食物留给母亲,以此表达孝道;“鸣鹤自相孚”化用《易经》中“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象征亲子间的相互信任、和谐) 2. **“世途跋涉牛先喘,仕路驰驱马已瘏”** 在这世间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就像那在热天里拉车的牛一样,因路途辛苦而率先喘息;在仕途上奋力奔走,如同那过度奔跑的马,已经疲惫不堪了。(“牛先喘”典出《汉书·丙吉传》,丙吉看到牛喘而担忧时气失调,这里借用形容在世间生活的艰辛;“马已瘏”,“瘏”指疲劳生病,描绘出仕途奔波的劳累) 3. **“弗逮子舆三釜养,空余颜氏一箪癯”** 我比不上子舆(曾参)能够用三釜的俸禄来奉养双亲,如今只能像颜回一样,过着一箪食的清苦生活,却也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子舆三釜养”,曾参很重视对父母的供养;“颜氏一箪癯”,颜回安贫乐道,过着简单清苦的生活,这里诗人以颜回自比,说自己贫困且未能尽孝) 4. **“蓼莪诗废遗躯在,愧死林中孝义乌”** 《蓼莪》这首诗所表达的对父母的孝思我已然无法践行,可我这无用的身躯却还留在世上。想到林中那懂得反哺的乌鸦,我真是羞愧到了极点。(《蓼莪》是《诗经》中表达子女对父母感恩、悼念的诗篇;“孝义乌”,传说乌鸦有反哺之情,诗人用此与自己未能尽孝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作者
宋代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