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地理钱季实

神仙地理无多诀,未用寻龙先看峡。 次看峡内有明堂,外峡内堂垣气结。 交结深时垣气牢,交结浅时垣气泄。 回看远障起星峰,认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龙。 足趾未曾登绝顶,如何辨认嫡庶踪。 庶是旁枝为外从,嫡子必居堂奥中。 此是大法论嫡庶,未是穷源寻极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儿,或贤或否不易知。 贤者起家不肖败,嫡枝还更有妍媸。 到此须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谓奇。 龙到成形方结穴,若不成形总虚设。 倾欹破碎缩肿粗,杂乱摆窜瘦死绝。 凡属此类不劳看,认得正龙成丑拙。 认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缠护,真案真朝无异情。 地真气象自然别,山必绸缪水回折。 葱葱鬰鬰日回环,入眼精神俱焕发。 设从流派问源头,定是祖宗真骨血。 虽然龙真穴自真,或隠或显多误人。 正结人人能识得,不识偏颇闪侧情。 地有怪穴无怪局,认局方知穴法精。 毫厘之缪隔千里,万水千山差一指。 横斜直曲跬步间,撼动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脉百山随,尺寸高低认玄秘。 穴真节节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虚。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扫除万卷总虚谈,收入灵犀一点间。

译文:

这首诗是关于地理风水堪舆之术的讲解,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神仙所掌握的地理堪舆之术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秘诀,在寻找龙脉之前,要先观察山脉的峡谷。 接着要看峡谷内是否有明堂,外有峡谷,内有明堂,这样才能让气场凝聚。 当山脉交结得深时,气场就稳固;交结得浅,气场就会泄漏。 回头再看远处的屏障,那里要是有高耸的星峰,认出这些星峰就是山脉的祖宗之山。 从祖宗之山派生下来,有嫡庶之分,旁出的支脉就像是庶出,而正统的主脉就是嫡龙。 如果脚还没登上山脉的绝顶,又怎么能辨认出嫡庶的踪迹呢。 庶出的旁枝就像是外从,而嫡子必然处于堂奥之中。 这是辨别嫡庶的基本大法,但还不是探寻地理根源的极致方法。 眼前的基本大法要是弄明白了,还要进一步看嫡脉的好坏。 就好像一户人家有嫡子,这个嫡子是贤能还是不肖,并不容易知晓。 贤能的嫡子可以振兴家族,不肖的则会使家族衰败,嫡脉也有美丑之分。 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可千万别只认定嫡脉就觉得神奇。 龙脉要形成合适的形状才会结穴,如果不能形成合适的形状,那一切都是白搭。 像那种倾斜、破碎、萎缩、肿胀、粗大,杂乱无序、摆动窜动、瘦瘠、死寂的山脉形态。 凡是属于这类情况的就不用再看了,即便认出是正龙,也是丑陋拙劣的。 形状辨认准确了,穴位也就真实了,真正的形状和穴位都是天然形成的。 其左右必然有真正的缠护之山,还有真实的案山和朝山,没有虚假的情况。 真正的好地,气象自然与众不同,山峦必然连绵紧密,水流也会曲折回转。 那里郁郁葱葱,日月环绕,让人看了精神振奋。 要是从水流的流派去探寻源头,那一定是祖宗山的真骨血所衍生。 虽然龙脉是真的,穴位自然也会是真的,但有的穴位或隐藏或显露,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判。 那些正统的结穴人人都能认得出来,却往往认不出那些偏颇、闪侧的穴位情况。 地有奇特的穴位,但并没有奇特的格局,能辨认格局才说明对穴位之法掌握得精妙。 一点小小的误差,就可能导致结果相差千里,在万水千山之中,仅仅一指的偏差都可能产生巨大差异。 山脉在横斜直曲的细微变化之间,就可能产生撼动山川、让神鬼哭泣的影响。 一座山有龙脉进入,上百座山都会随之呼应,要从尺寸高低之间去辨认其中的玄妙奥秘。 真正的穴位每一处细节都是相互符合的,如果不相符,那这个穴位就是虚假的。 龙脉是真的,但穴位是假的,带来的祸福就会截然不同,很多人白白相信书本知识而被误导。 看地的眼力并不在于书本纸上的知识,只拘泥于书本就如同空画葫芦的样子。 把万卷书的空谈都抛开,将智慧凝聚在灵犀一点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