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宗工国司命,容斋有容静斋静。 海涵岳峙俱伟人,心同道同不同姓。 向来先后持玉节,共仰福星在吴分。 一公归领集仙班,一公继登六鼇禁。 大名本是宰相职,高搴书帷地步峻。 导密亦是翰林长,快埽槐厅消息紧。 天教两翁转鸿钧,赤子到头合苏醒。 东南秀士颇不乏,当年著意极搜引。 而今造化况在手,想见姓名犹见省。 石生已起有温生,我爱莫助德怲怲。 苦为百草忧春雨,坐待风霜发苕颖。
寄阎静斋徐容斋二学士
译文:
这两位先生是国家文坛宗师、掌握命脉之人。容斋先生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静斋先生沉稳安静。他们一个如大海般能包容万物,一个像高山般巍峨屹立,都是世间少有的伟人,虽然姓氏不同,但内心志向、为人之道却高度一致。
过去他们曾先后持着象征权力的玉节为官,在吴地任职时,百姓都把他们当作福星敬仰。后来,一位先生回到朝廷,进入了集贤殿任职;另一位先生则登上了翰林院。
他们声名远扬,本就有着宰相的才能和威望,在朝廷为官,所处地位尊崇,境界高远。他们还是翰林院里的佼佼者,在槐厅处理事务时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上天安排这两位先生来执掌国家大政,百姓最终也会在他们的治理下过上安稳的生活,如同从沉睡中苏醒。
东南地区有才华的读书人并不少,当年他们就很用心地去搜罗引荐人才。如今他们掌握着造就人才、选拔贤能的权力,想来看到当年那些人才的姓名,应该还能记得。
就像石生已经得到任用,温生也随之而起,我空有爱才之心却无法相助,内心满是忧愁。我就像那为百草担忧春雨不足的人,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期盼在合适的时机里,那些有才华的人能如经霜的草木般茁壮成长、脱颖而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