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堂

建武重名节,狂奴态犹故。 客星复何事,一夕感干度。 风声激末造,骈首死党锢。 而五百里内,乃有贤人聚。 行行望德星,高阳里中去。 德隆则星晷,时网不足与。 元气之所全,政在簪盍处。 乃知忠贤类,天每下其顾。 二老甘隠沦,四海起尊慕。 有如子孙行,已是廊庙具。 深期任世道,相期扶国步。 皇路方险岩,倾辀当急赴。 赤手徒捧块,讵障奔流怒。 濡迹本捄时,其忍诿诸数。 事盖有至难,竟乖天所付。 汝南榜堂皇,考亭绘缣素。 室有聚星事,四远竞传布。 老眼苦昏暗,见画如隔雾。 卷还坐太息,冰炭扰百虑。

译文:

在东汉建武年间,人们十分看重名节,像严子陵那样狂放不羁的姿态依然存在。严子陵这位客星又做了什么呢?仅仅一个晚上,他的星象就感应到了天象的变化。 这种崇尚名节的风气激励着末世的人们,众多有气节之士不惜骈首就义,死于党锢之祸。而就在这方圆五百里之内,竟然有贤人们聚集在一起。 人们一路前行,遥望着象征贤德的德星,前往高阳里。贤德高尚,其影响力就如同星象一样显著,当时的法网又算得了什么呢?天地间的元气得以保全,正体现在贤人们相聚一堂的时候。 由此可知,忠诚贤良之辈,上天总会眷顾他们。徐稚和姜肱两位老者甘愿隐居山林,但他们的贤名却让四海之人都心生尊崇与仰慕。 他们的晚辈,就已经具备了成为朝廷栋梁的才能。大家深切期望他们能担当起世间的道义,相互勉励着扶持国家的命运。 如今国家的道路正充满艰险,就像车子即将倾覆,应该赶紧去救援。可如果只是赤手空拳地捧着土块,又怎能阻挡奔腾怒吼的洪流呢? 本来隐居只是为了等待时机救世,又怎么忍心把责任都推给命运呢?事情确实有极其艰难之处,最终还是辜负了上天的托付。 汝南的聚星堂匾额高悬,考亭书院绘制了聚星图。这里发生的贤士相聚之事,在四方远近竞相传播。 我这双老眼昏花得厉害,看着聚星图就像隔着一层雾。把画卷归还后,我坐在那里叹息,内心像有冰与炭在翻腾,各种忧虑纷扰不断。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