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安斋

天圆如旋磨,万古几曾息。 日毂环之走,西坠俄东出。 圣贤法天运,所以长汲汲。 大禹生胼胝,孔弗遑煖席。 客寝何太康,人或规不及。 亦有功名者,斋内运甓百。 不放身暂闲,苦欲劳筋骨。 如何适安斋,燕处甘暇佚。 此斋匪侈丽,易安取容膝。 竹几对藜床,左右置书册。 有时值佳友,从容遂竟日。 体适任屈伸,意适任语默。 惟其适之安,适且忘吾适。 向来孤山老,保此逾耄耋。 以安遗子孙,此计固已得。 人生天地间,何事非吾职。 夜思昼所为,然后安可即。 况君抱修能,当念踵前业。 相期在万里,无从守一室。 精义以致用,龙蛇岂其蛰。

译文:

天空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磨盘,从古至今什么时候曾停歇过呢?太阳就像在天空这个磨盘上循环奔走的车轮,刚刚从西边落下,转眼间又从东边升起。 古代的圣贤们效法天地的运转,所以总是忙碌不停。大禹治水,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忙得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 有位客人的寝室太过安逸舒适了,有人就规劝他这样做不太好。还有像陶侃那样追求功名的人,在屋子里每天搬运上百块砖,不让自己有片刻的清闲,一心想要让筋骨劳累起来。 可这“适安斋”又是怎么回事呢?主人悠闲地待在这里,甘愿享受这份闲适安逸。这斋室并不奢华壮丽,只是有能容下身体的空间,让人容易感到安适。 竹制的几案对着藜草编成的床,左右两边摆放着书籍。有时候遇到了好朋友,就从容自在地度过一整天。身体舒适了,屈伸随意;心意畅快了,说话或者沉默都随自己。正因为这里让人感到安适,甚至让人忘了自己正处于安适的状态。 从前孤山的林逋先生,保有这份安适一直活到了八九十岁。把这种安适的生活方式传给子孙,这样的打算本来是很明智的。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什么事情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呢?晚上要反思白天所做的事情,这样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何况您怀有美好的才能,应当想着继承前人的事业。 我们期望能有远大的前程,不能只守着这一间屋子。要精通义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像龙蛇一样,怎么能一直蛰伏不动呢?
关于作者
宋代牟𪩘

牟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隠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