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歌

有石奇峭天琢成,有草夭夭冬夏青。 人言菖蒲非一种,上品九节通仙灵。 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 明窗净几有宿契,花林草砌无交情。 夜深不嫌清露重,晨光疑有白云生。 嫩如秦时童女登蓬瀛,手携绿玉杖徐行。 瘦如天台山上圣贤僧,休粮绝粒孤鹤形。 劲如五百义士从田横,英气凛凛磨青冥。 清如三千弟子立孔庭,回琴点瑟天机鸣。 堂前不入红粉意,席上常听诗书声。 怪石筿簜皆充贡,此物舜庙当共登。 神农知己入本草,灵均蔽贤遗骚经。 幽人躭玩发仙兴,方士服饵延修龄。 彩鸾紫凤琪花苑,赤虬玉麟芙蓉城。 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 我欲携之朝太清,瑶草不敢专芳馨。 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 人间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译文:

有一块石头,它的形状奇峻峭拔,仿佛是上天精心雕琢而成;有一丛菖蒲草,鲜嫩娇美,无论寒冬还是炎夏,始终保持着青绿的色泽。 人们说菖蒲并非只有一个品种,其中最为上等的是那种有九节的,据说它能与仙灵相通。这奇特的菖蒲根,不带一丝尘世的污浊之气,它秉持着孤傲的操守,喜欢与泉水、山石缔结情谊。 它与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几案似乎有着前世的缘分,却和那些繁花似锦的园林、长满杂草的台阶毫无交情。深夜里,它丝毫不嫌弃清冷的露水浓重;清晨时分,它周身仿佛升腾着白云。 它嫩生生的模样,就如同秦朝时前往蓬莱、瀛洲仙岛的童女,手中缓缓握着一根绿玉般的拐杖前行。它清瘦的身姿,好似天台山上传道授法的圣贤高僧,不食五谷,身形宛如孤鹤般飘逸。它刚劲的气势,犹如跟随田横的五百义士,英气逼人,仿佛能与青天相磨砺。它清雅的气质,就像站在孔子庭院中的三千弟子,在曾点鼓瑟、颜回抚琴中,仿佛能听到天机的鸣响。 在华丽的堂前,它不会沾染红粉佳人的俗气;在席位之上,它常常聆听诗书的声音。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和高大的竹子都被当作贡品进献,这菖蒲也应当和它们一同被供奉在舜帝的庙宇之中。 神农氏知晓它的价值,将它收入了《本草》之中;可屈原却有眼不识贤才,在他的《离骚》里遗漏了菖蒲。隐居的人痴迷于把玩它,从而生发了超凡的仙趣;方士们服食它,希望能延年益寿。 在那满是彩鸾紫凤的琪花瑶草园里,在那有赤虬玉麟的芙蓉城中,上界的真人喜好清净,若见到这神奇的菖蒲苗,定会大为惊奇。 我想要带着它去朝拜天帝居住的太清仙境,让那些瑶草也不敢独自霸占芬芳。玉皇大帝若微微一笑,把它留在香案之上,赏赐给有道之人,让他们得以长生不老。 人间成千上万的花草都竞相展现自己的艳丽,但未必有胆量和这菖蒲草争夺高尚的名声。
关于作者
宋代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