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通慧大师净务

鄱阳江头逢道人,昔我先子游从亲。 口诵先子诗,别来三十春。 我悲不忍听,泫然泪沾巾。 道人见我少小日,嗟我老大空埃尘。 我谓道人言,姑愿有所陈。 公孙希世董生逐,子贡结驷原宪贫。 伯夷采薇避周粟,许由洗耳为尧民。 道虽有用舍,天实为屈伸。 子诚空门士,胡为甘隠沦。 迩来拔士到屠贩,圈牢往往生麒麟。 延英赐对不膜拜,下视罗什来姚秦。 方袍骑马使绝域,贺兰山前无缙绅。 如子固不羁,何不自化青云身。 今我迂疏不知返,悠悠如海空迷津。 无钱买山庐峰下,行欲东来长水滨。 子如厌世欲已矣,来寄瓶锡为吾邻。

译文:

在鄱阳江头我遇到了一位有道之人,他曾与我已故的父亲交往密切。他口中吟诵着我父亲写的诗,说自与父亲分别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我心中悲痛,实在不忍心再听下去,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浸湿了衣衫。这位道人曾见过我年少时候的模样,他感叹如今我已年老,却依旧在尘世中碌碌无为。 我对道人说,希望能和您说一说我的想法。想那公孙弘迎合世俗而受到重用,董仲舒却被放逐;子贡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四处显达,原宪却穷困潦倒。伯夷宁愿采薇而食,躲避周朝的粮食;许由为了不接受尧的禅让,洗耳表示不愿听闻。人生的道理虽有被重用和被舍弃的不同境遇,但实际上都是上天在决定着人的困顿与通达。 您本是佛门中人,为何甘愿隐居不出呢?近来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到了屠夫商贩,平庸之地往往能出杰出之人。有的僧人在延英殿得到皇帝召见,不必行膜拜之礼,其风采让从前来到姚秦的鸠摩罗什都相形见绌。还有僧人穿着僧袍骑马出使远方异域,贺兰山前都不见那些士大夫的身影。像您这样不受拘束的人,为何不凭借自己的本事平步青云呢? 如今我为人迂腐疏阔,不知回头,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渡口。我没有钱在庐峰之下购置山居,打算往东去长水岸边。您如果也厌弃了尘世,想要就此归隐,就带着您的衣钵来做我的邻居吧。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