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 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 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 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 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 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

译文:

银河源源不断地从天上流淌下来,在初秋时节,织女遥望着牵牛星。那汹涌的银河洪波想要渡过却无法实现,用喜鹊来搭建桥梁实在是个笨拙的办法。 怎么没看到庐山三峡的水呢?这水的源头也与银河相连。它劈开悬崖、撕裂山嶂,气势是何等的雄伟,好似崩裂的惊雷、飞泄的云朵,锐不可当。飞鸟难以飞过,虎豹见了也发愁,四季的白云在这里吹拂也不会消散。传说中的烛龙在这地方都没有行迹,即便是六月天,来游玩的人也得披着貂皮大衣。 是谁拿着巨大的斧头凿开了大石头,一座高耸的长桥横跨在青色的峭壁之上。车辆行驶、马匹奔跑在桥上稳如泰山,桥下任凭水流湍急地冲击着。 我要告诉牛郎和织女别再相互猜疑了,人间地下的神妙工巧更加奇特。把这庐山三峡的桥梁材料搬到银河边去搭建桥身,这样你们一年到头都不用只等那一次相聚的佳期啦。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