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祐观

缅彼幽虚天,曾是众仙囿。 宫祠宅来仪,绀瓦覆苍甃。 窗扉秘环佩,几席被文绣。 传闻祀祷神,祠宫灿如昼。 樵苏避山村,草木长疏秀。 祥符圣天子,慕道比轩后。 县官典修完,锡名揭灵祐。 星珰捧金龙,沉以玉简副。 迩来三十年,寂寞事非旧。 黄冠守萧堂,香火杂薪槱。 神州祠太乙,司农治华构。 休祥祚邦国,岩穴甘僻陋。 游人独何求,丰碑读古籀。

译文:

遥想那清幽虚空的天界,曾经是众仙嬉戏的苑囿。 道观宫祠建成于此,青紫色的瓦片覆盖着青色砖砌的墙壁。 窗户和门扉仿佛藏着仙人们的环佩,桌椅床铺铺盖着有花纹的锦绣。 传说在这里祭祀祈祷神灵时,祠宫里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打柴的人都避开这山村,使得这里的草木生长得疏朗秀丽。 祥符年间的圣明天子,仰慕道家之道堪比轩辕黄帝。 县官负责修缮这道观,皇帝赐名“灵祐”并将名字高高挂起。 道士们捧着金龙,还有玉简作为陪衬沉入水中祭祀。 从那以来三十年过去,这里一片寂寞,景象已与从前不同。 道士守着这冷落的殿堂,香火和柴草混杂在一起。 京城中祭祀太乙神,司农寺修建华丽的建筑。 祥瑞降临国家,而这深山道观甘于偏僻简陋。 游人独自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呢?不过是读着那石碑上古老的篆文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