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荫大井,置绠百尺修。 疏凿不知年,人其古诸侯。 源从卞山来,涓涓无时休。 旱地千里赤,渊泉独清浮。 六月如焰火,寒冽冰雪侔。 万家滨双溪,卓此名一州。 累累挈瓶人,踵门日见投。 宾至遽欲起,命酌辄复留。 岂不敌醍醐,渴疾饮以瘳。 庠序阙讲问,暗浅谁予求。 自反对井德,饮水良可羞。
公署井诗
译文:
在那老旧的屋子荫蔽着一口大井,放下打水的绳索足有百尺之长。
这井开凿的时间已无从知晓,据说当年开凿它的可能是古代的诸侯。
井水的源头来自卞山,细水长流,一刻也不停歇。
当周围的旱地在千里范围内都被烤得干裂,只有这井里的泉水清澈地涌动着。
即便到了六月,热得像火焰燃烧一般,这井水却依然寒冽,堪比冰雪。
众多人家聚居在双溪之畔,这口井却在一州之中声名远扬。
一群又一群提着瓶子来打水的人,每天接连不断地来到井边。
有宾客到来刚要起身离开,主人让人打井里的水来招待,客人便又留了下来。
这井水难道不比那醍醐佳酿还好吗?口渴的毛病喝了这井水都能痊愈。
可惜学校里缺少认真讲学和问学的风气,又有谁会来向我这样见识浅陋的人求学呢。
我自己反思这井的品德,想想自己只知道饮水,实在是感到羞愧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