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昔见淮水清,今见淮水浑。 问之何因尔,淮吏谓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来昆仑。 年年相合流,东望沧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风休一色静,古鉴磨无痕。 今年淮水小,仅能庇龟鼋。 黄河从春来,桃花注龙门。 滔滔朝宗势,巨浪日夕烦。 小清纳大浊,势不得自存。 崩腾一波走,磅礴泥沙喷。 我闻吏之言,冥默窃自论。 君子洁履操,小人为诈谩。 奸豪烁危行,烈火燎于原。 哗言污正论,青蝇止于樊。 中人可移性,鲜克始终惇。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译文:

过去我看到淮河的水清澈无比,如今再看淮河的水却变得浑浊不堪。我询问这是什么原因,淮河的官吏对我说道:“这淮河发源于桐柏山,那汴水则来自昆仑山。它们年年相互交汇合流,一路向东奔腾流向大海。以往汴水流进淮河后,淮河依然清澈,就好像淮河是尊贵的存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水面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光滑得没有一丝痕迹。 但今年淮河水量变小,连龟鼋都难以完全庇护。而黄河从春天开始,随着桃花汛水注入龙门。黄河水滔滔不绝,以奔赴大海的磅礴气势,日夜涌起烦乱的巨浪。这淮河的小股清流容纳了黄河的大量浊水,自然无法保持自身的纯净。河水奔腾汹涌地向前流去,磅礴的气势裹挟着泥沙喷涌而出。” 我听了官吏这番话,默默地暗自思索。君子坚守高洁的品行操守,而小人却喜欢欺诈说谎。奸邪豪强之徒会诋毁正直的行为,就像烈火在原野上熊熊燃烧。那些喧闹的流言蜚语会玷污正确的言论,就像苍蝇停留在篱笆上。一般人很容易改变自己的本性,很少有人能够始终保持敦厚善良。我日夜都在想着这淮河的水,我要让自己的内心像源头的水一样清澈纯净。
关于作者
宋代陈舜俞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