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龙图芦鴈屏

何事高堂秋思生,野芦寒鴈画工精。 风前挺立孤根老,云外相从去意轻。 不似丹青能借色,若逢霜月定闻声。 研桑心术都无取,回望江乡计未成。

译文:

在这高堂之上,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我秋日的愁思呢?原来是墙上那幅画工精湛的野芦寒雁图。 画中,那风中挺立的芦苇,孤独的根须已然显得苍老。而那云外的大雁,结伴相随,离去的心意是如此洒脱轻快。 这世间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幅丹青画卷,它巧妙地赋予了芦苇和大雁色彩。我仿佛觉得,如果此刻能遇上霜华月夜,定能听到大雁那阵阵鸣叫。 我啊,对于像计然、桑弘羊那样的经商谋利之术,完全没有兴趣。只是望着远方的江乡,归乡的计划却始终没能实现。
关于作者
宋代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