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柱客曾兴刺,斲窗史亦留名。 我见诸相非相,天何不鸣善鸣。
杂述 其七
译文:
第一句“祝柱客曾兴刺”:
“祝柱客”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典故或者指代的人物。大概意思是说,曾经有一位如同“祝柱客”这样的人奋起做出了行刺之事。这里可能是在说历史上有那么一个人,为了某种信念或者目的,鼓起勇气去进行刺杀这样激烈的行动。
第二句“斲窗史亦留名”:
“斲窗史”同样或许是有典故的人物。它表达的是有一个像“斲窗史”的人,通过做了某些事情而留下了自己的名声。“斲窗”可能是这个人做的标志性事件,也许是有独特的行为或者功绩,从而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第三句“我见诸相非相”:
这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诸相”在佛教等语境里常指各种外在的表象。这句话是说,我所看到的世间各种外在的表象,其实都不是它们真正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可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不能仅仅凭借眼睛看到的表象去认识事物。
第四句“天何不鸣善鸣”:
“天”在这里有大自然、命运之类的象征意义。“善鸣”通常指那些有才华、能表达的人。这句话是感慨,为什么上天不让那些真正有才华、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发出声音呢?有一种对人才不被重视、有才者难以施展的惋惜和质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提及了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又融入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人才境遇的感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