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银山来,遗我骊龙珠。 高文伟大册,至宝耀室隅。 一读心为眩,再读目为盱。 夫记者为谁,颍封人之徒。 人生天地间,母怀靡知愚。 至恩嗟莫报,大节尤可吁。 柏舟谅人只,蓼莪生子劬。 所以茅季伟,鸡半馔设腴。 所以王休证,鱼双甘旨需。 此理有俱有,此心无息无。 儿寒衣芦花,母在足欣娱。 儿罪履中野,母怜自噫呜。 高高心晖堂,申旦所依于。 俨然其若存,何可离须臾。 我吟方区区,我步方于于。 起看物所性,因悟理不诬。 怀哉反哺者,城头尾毕逋。
余氏心晖堂
译文:
有客人从银山前来,赠给我一颗珍贵的骊龙珠。这就如同他带来了辞藻高雅、意义重大的文章,这稀世珍宝般的东西在房间角落闪耀着光芒。
我读第一遍时,内心就已为之目眩神迷;读第二遍时,眼睛都瞪大了。撰写这文章的人是谁呢?是像颍封人那样心怀孝道之人。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母亲的关怀不分孩子愚笨还是聪慧。可叹这最深重的恩情难以报答,而坚守孝道这种大节尤其值得人们感叹。
就像那守节的女子坚贞不移,《蓼莪》诗中也感慨父母生养子女的辛劳。所以有茅季伟用肥美的鸡肉供奉母亲,也有王休证准备鲜美的双鱼尽孝。
孝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这份孝心一刻也不能缺失。孩子穿着芦花做的衣服感到寒冷,但只要母亲在身边就充满欣喜快乐;孩子在野外犯错受苦,母亲会怜惜地暗自悲叹。
那高高的心晖堂,是从早到晚可以依靠的地方。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一刻也不能离开。
我一边吟咏着,思绪专注;一边慢慢地踱步。起身观察万物的本性,从而领悟到孝道之理是真实不虚的。多么令人感怀啊,那懂得反哺的鸟儿,就像城头上那拖着长尾巴的毕逋鸟一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