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缺月风露秋,夜虫催织寒飕飗。 拂床文字翻叶叶,古心埋没从何求。 客来洗予筝笛耳,清圜琅然散百忧。 南窗无弦鼓愈淡,焦尾有桐弃不收。 卓哉奇士千载去,已矣奇弄万古休。 江左诸王孙子俦,琴清之堂遗风流。 飞泉爽籁十二操,铿锵浮玉鸣天球。 文王宣父次第作,此身还见大雅不。 收拾书囊杂钓具,伴君携琴隠林丘。 作诗一为写奇趣,此生此兴长悠悠。
题王氏琴清堂
译文:
在这有着孤桐、缺月的风露秋夜,寒风吹过,夜虫好似在催促着人们织布。
我坐在床边翻阅着一页页文字,那古人的心境早已被埋没,又该从何处去探寻呢?
客人到来,为我洗去了平日里听筝笛之音的耳朵,那清朗圆润、清脆悦耳的琴音,驱散了我心中的百般忧愁。
就像陶渊明在南窗下弹奏无弦之琴,意境愈发淡雅,而有好桐木制成的焦尾琴却被弃置一旁无人问津。
那卓越的奇士已经远去千年,那些奇妙的琴曲演奏也永远休止了。
江左王氏家族的这些子孙们,在这琴清堂里传承着先辈的风雅。
琴音如飞泉和爽籁,弹奏着十二操,那声音铿锵有力,好似浮玉山的鸣响,又如天球发出的乐音。
周文王、孔夫子依次创作琴曲,我这一生还能见到大雅之音的复兴吗?
我打算收拾好书囊,再带上钓具,陪伴着你携琴归隐山林。
我写下这首诗来描绘这奇妙的情趣,这一辈子对琴音的这份兴致将长久绵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