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说周易,肇开太极分。 及乎作春秋,下逮西狩麟。 混辟至决裂,坚冰致习驯。 三皇何皞皞,五帝何纷纷。 卓哉洙泗翁,道大孤无邻。 于是作六经,以救万世人。 孟氏辨义利,战国骇所闻。 不肯为老聃,和光同其尘。 人不识四端,岂知有君亲。 孔孟作日月,然后夜向晨。 天高与地下,中立师与君。 师以扶纲常,君以治广轮。 廉耻甚𫓧钺,礼教威斧斤。 自古立宇宙,以道为精神。 清溪斗大邑,土瘠民甚贫。 虎豺方恣睢,骃骐忽诹询。 痛民若赤子,礼士如上宾。 箪瓢在陋巷,穷则独善身。 家有读书屋,乃为劫火焚。 仁人忽行恻,仲氏敢具陈。 公肯挈坠道,天未亡斯文。 移檄作主宰,歌诗示恩勤。 弦歌已久废,简陋尚可因。 祠堂俨遗像,生徒招惊麕。 户内有洙泗,山中见华勋。 光霁挹茂叔,粹盎师伯淳。 体用契忠恕,恭安想天申。 仰师千载上,兴起三代民。 剥穷果不食,贞下元又春。 太极在何处,青归烧痕新。
和佥事夹谷之寄韵
译文:
先生讲解《周易》,开启了对太极的分判阐释。
等到创作《春秋》,一直写到西狩获麟的那个时候。
从混沌开辟到天下分裂,就像坚冰形成是因逐步积累、习惯成自然。
三皇的时代多么安乐祥和,五帝的时代又是多么纷杂多变。
卓越啊,那洙水泗水之畔的孔夫子,他的大道宏大,孤独而没有能与之比肩的人。
于是他创作了六经,以此来拯救后世万代的人。
孟子辨析义与利,让战国时代的人听闻后感到震惊。
他不肯像老子那样,与世俗混同、随波逐流。
人们如果不认识人心中的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又怎会知道有君主和亲人呢。
孔子和孟子就像日月一样,有了他们,黑夜才迎来了清晨。
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在天地之间,树立着师道与君道。
老师用来扶持纲常伦理,君主用来治理广袤的天下。
廉耻观念比刑具还要厉害,礼教的威严如同斧斤。
自古以来,在宇宙间立足,都是以道作为精神内核。
清溪只是一个弹丸小城,土地贫瘠,百姓十分贫困。
恶人像虎豺一样肆意横行,贤良的人却前来询问民生疾苦。
(您)心疼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以礼对待士人如同对待上宾。
(有人)过着箪食瓢饮的简陋生活,穷困时就独自修养自身品德。
家里有读书的屋子,却被战火焚毁。
仁人突然动了恻隐之心,我冒昧地详细陈述情况。
您若肯扶起那将要坠落的道统,上天就不会让斯文断绝。
您发布公文主持事务,吟诗表达您的关怀与勤勉。
弦歌教化之事早已荒废,虽然现在条件简陋但还是可以因陋就简恢复起来。
祠堂里庄严地供奉着先人的遗像,要像招回受惊的獐子一样招回那些生徒。
这小小的地方也能有洙泗之地的圣道气象,在这山中能见到光华与勋业。
能感受到像周敦颐那样的光风霁月,体会到像程颢那样的纯粹醇厚。
体和用契合忠恕之道,恭敬安详让人想起像周宣王那样的贤君。
仰望千载之前的先师,让三代时的淳朴民风重新兴起。
困境到了极点终究会过去,正固之后新的生机又会到来。
太极究竟在哪里呢?就像那烧过的痕迹上又长出了新的青绿。
关于作者
宋代 • 方逢辰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在婺州开讲授徒。二年,起知瑞州。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五年,权兵部侍郎。七年,迁吏部侍郎。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