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江之峰高插天,番湖之水渊其渊。 山川钟作一书簏,胸次汹涌万斛泉。 呼来天上佐良史,唤起英雄斧奸魅。 玉堂万字云锦章,赤墀一对国士器。 天为资善择畏师,汝作羽翼从吾儿。 光芒忽报动双剑,翱翔直去分一麾。 我闻了翁铁梁脊,生晚不得拜履舄。 又闻龟山与延平,首为东南揭标的。 今君剖符守其乡,视三先生为有光。 开明义理当日用,扶植气节争秋霜。 知君报政只数月,袴襦万口九天彻。 去时好趁芦花天,归时又见橙橘节。 道山缱绻持一觥,临别惟有诗送行。 执手不敢赞谀语,版样惟视三先生。
钱判府国史直讲秘书赴镇南剑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番江的山峰高耸入天,番湖的湖水幽深无底。
这山川的灵秀孕育出一位饱读诗书之人,他的胸中犹如涌动着万斛清泉,才思源源不断。
他被召到朝廷辅佐撰写史书,还能唤起英雄豪杰去铲除奸邪鬼魅。
他在翰林院挥笔写下如彩云般绚丽的文章,在宫殿的赤色台阶前尽显国士的风采和器度。
皇上为资善堂挑选了令人敬畏的老师,让他像羽翼一样陪伴在皇子身旁。
忽然传来消息,他将带着光芒前往双剑之地,如飞鸟般潇洒地前去赴任一方长官。
我听闻了翁(应该是一位贤士)有钢铁般的脊梁,只可惜我出生太晚,没能有机会拜见他。
又听说龟山先生和延平先生,他们率先为东南地区树立了道德和学问的标杆。
如今您持符节去镇守他们的故乡,相比这三位先生也毫不逊色,更添光彩。
您要让义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彰显和运用,培养人们的气节,使其像秋霜一样高洁。
我知道您治理地方只需几个月,百姓们的称赞就会传遍天下,直达九天之上。
您去赴任的时候正好赶上芦花飞扬的时节,等回来时又能见到橙橘成熟的景象。
在道山相聚时,我们深情地举起酒杯,临别之际我只能用这首诗为您送行。
我握着您的手,不敢说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只希望您能以那三位先生为榜样。
关于作者
宋代 • 方逢辰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在婺州开讲授徒。二年,起知瑞州。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五年,权兵部侍郎。七年,迁吏部侍郎。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