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宝峰麓,占地宽一弓。 梵放殷青冥,与峰相长雄。 鬼域何方来,包举归提封。 楼钟不敢鸣,僧趋邻寺钟。 径也铁石姿,直欲笺天公。 天高不可叫,虎豹守九重。 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 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 青山复入手,尽埽狐兔踪。 鱼鼓发新响,松桂还旧容。 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 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 玉色十丈𪸩,秀润浄磨砻。 大书付谁氏,千载深居翁。 他年来读碑,病眼摩朦胧。 为碑三夕留,卧听寒岩松。
送西苑径上人见深居冯常簿求寺记
译文:
在西苑宝峰的山脚下,寺庙所占的地方大概只有一弓之地那么宽。
寺庙里的诵经声在青苍的天空中回荡,声势浩大,能与山峰相抗衡。
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帮邪恶之人,把寺庙的地盘都霸占了去。
寺庙的钟楼之钟都不敢敲响,僧人们只能跑去临近寺庙听钟声作息。
径上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一心想要向老天爷申诉这事儿。
可天那么高,根本没法呼喊,更何况还有虎豹守着天帝的九重宫门呢。
他在长安的道路上来来回回奔波了六年,就像那飞蓬一样漂泊不定。
终于,云开雾散,太阳光芒明亮,原本枯萎的草也在春风中焕发生机。
青山又重新回到了寺庙的怀抱,那些邪恶之人的踪迹被彻底扫除。
寺庙的鱼鼓又发出了新的声响,松树和桂树也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僧人们掘地寻找泉水的源头,锄去荒草整理菊丛。
桃李绽放,呈现出一派春天的景象,从古至今佛法的宗旨都是一样的。
寺庙有着如玉般的光彩,十丈范围都闪耀着光辉,秀丽温润,像是经过精心打磨。
这么重要的时刻,这么好的事,这篇记录的大文章该托付给谁呢?那就是千古以来有着高深学识和品德的深居冯常簿。
等将来我再来读这篇刻在碑上的文章时,哪怕我老眼昏花、视线朦胧,也要摩挲着碑来读。
我会为了这碑停留三晚,静静地躺着聆听寒岩上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道璨
释道璨,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游方十七年,涉足闽浙(《柳塘外集》卷三《送清奚翁序》)。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游东山(同上书卷二《见山楼铭序》)。淳祐八年(一二四八),自西湖至四明,复归径山(同上书卷三《送一侍者归日本序》)。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饶州荐福寺,后移住庐山开先华严寺,再住荐福。为退庵空禅师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其中诗一卷(此集宋以来未见著录,清释大雷庆槃访得原本校正,释元宏灯岱因为锓版);又有文集《无文印》二十卷,末附宋维康编《语录》一卷,事见《语录》及妙叶堂刊本《柳堂外集》大雷庆槃序、元宏灯岱跋。 道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柳塘外集》为底本,校以清雍正妙叶堂刻本(简称雍正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为第一卷,辑自《语录》及他书者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