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春江如酦醅,槛前松株逐番栽。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余荒磎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漥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余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征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苏东坡西山诗前后和者五十余篇暇日登览怆然有感于元祐绍圣之事僭亦用韵
译文:
### 诗歌大意
栏杆外的春江之水,如同新酿未滤的美酒一般。栏杆前的松树,是一批又一批栽种的。
西门哪有像陶渊明所种的柳树那样的景致,西岭也不见苏东坡曾经喜爱的梅花。
只剩下那荒芜的山涧,隐没在烟雾之中,这里曾经承载着前人的车辙,在高峻的山上留下痕迹。
那凹陷如酒樽的地方,不过是一块石头罢了,可它却有着如严子陵钓台般千丈的清风韵味。
人间的这些事迹本来是不朽的,可高山上曾经的繁荣基业却早已化为尘埃。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百姓饱受离乱之苦,后来帝王下令将这里封存在白云堆中。
过了三百多年,这里成了被贬谪官员的去处,如今在这里还能在寻常器物中发现像古罍那样珍贵的东西。
每次登上这胜景之地,我都不忍离去,常常就着枕头睡在那山坳之中。
有人为了销毁罪证,经过了两度闰月的时间(指时间长久),拄着竹杖、穿着木屐在苔藓上留下脚印。
无端地,在翰林院的清梦被牵动,九重天门忽然打开。
曾经在武昌任职的旧友偶然与我一同当值,他写出诗句,我们相视一笑,连殿上的金莲烛也为之失色。
谁能料到,到了白头之年,我们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人率先倡导绍述之法,反对的声音如蚊雷般嘈杂。
我登高凭吊千古以来的遗憾,希望那逝去的英灵如果可以被招回,就请来此一聚。
我还想拿着这些公案去询问漫叟(可能指元结),一直站到落日西沉,连山神都为之哀伤。
### 诗歌简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景致,回顾历史变迁,感慨人事无常,对元祐、绍圣年间的政治事件表达了深切的感慨和遗憾,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