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周伯弜题天申宫苏文忠公画像

大泽沾荒裔,灵山识老臣。 微茫云外迹,衰病瘴中身。 湿草寒碑夕,晴花午殿春。 高檐风雨断,犹避六丁神。

译文:

### 诗歌大意 那浩荡的恩泽如同滋润大地的水泽,即便这荒远的边地也能感受到;这灵秀的山峦似乎也能认出这位忠诚的老臣。 苏公当年的踪迹如同缥缈的云朵,在遥远的天边若有若无;而他自己则是拖着衰病之躯,在这充满瘴气的环境中艰难生存。 夕阳西下,潮湿的荒草围绕着寒冷的石碑;而在午间的宫殿旁,晴朗的日子里繁花盛开,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高高的屋檐似乎截断了风雨,仿佛苏公的神灵还在这里,连掌管风雨雷电的六丁神都要避开他呢。 ### 解析 这首诗是黄文雷与周伯弜一同题天申宫苏文忠公(苏轼)画像时所作。诗的开篇赞颂苏轼的恩泽远播,连荒远之地都能受益,且灵山似乎也有灵性,能认出苏轼这位老臣。中间两联描绘苏轼当年被贬谪到荒蛮之地时的艰难处境,“微茫云外迹”暗示他漂泊不定的行踪,“衰病瘴中身”刻画他身处恶劣环境的身体状况;“湿草寒碑夕”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晴花午殿春”则形成对比,暗示时光流转,景象变迁。尾联通过“高檐风雨断,犹避六丁神”来凸显苏轼的神异与威望,即便历经风雨,他的精神依然令人敬畏。
关于作者
宋代黄文雷

黄文雷,字希声,号看云,南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辟为酒官。舟归次严陵滩,溺死。有《看云小集》。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 黄文雷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及《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