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月潭方丈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浄。 清浄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众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脱落众浊源,舞影秋夜静。

译文:

在那古老的嵩山禅林之中,往下看有一潭如镜子般清澈的水。 潭水之中,涵映着一片明亮的月光,清晰透彻得仿佛能让人洞察自己的本性。 这月亮,其实就象征着圆满的觉悟;这深潭,就是清净无染的境界。 处在清净又能圆满觉悟的状态,怎样才能达到修行的究竟呢? 就像鼻端那一点白光,代表着具备了正确的佛法智慧之眼。 当杂念消除、妄念之轮不再转动,就如同千万条江上的烟雾相互映衬般和谐。 就算像寒山那样高声呼喊也得不到回应,又有谁能写出足以契合这幽远意境的诗篇呢? 世间的众生都处在黑暗的劫难之中,稍微一转身就陷入了黑暗。 若能摆脱众多浑浊的根源,就如同在秋夜中安静地舞动自己的影子,自在又清净。
关于作者
宋代张埴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