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草

咸阳一火烧天红,重瞳将军帝业空。 欲据彭城作盟主,汉王随手定关中。 垓下楚歌闻太晚,帐前惊起途已穷。 当时楚士尽汉归,只有虞兮心不离。 悲歌泣下计何短,项王去后知属谁。 世传姬死横中道,怨魄悲魂化青草。 年年摇曳舞春风,枝似柳条花似蓼。 罗衣犹自作吴粧,也似美人颜色好。 有人传曲入丝桐,宛转吴音泣帐中。 试将此曲花前奏,花能起舞腰肢弓。 但疑此事史无书,项王溃去姬何如。 只应歌罢王自走,不为虞兮一回首。 死耶禽耶两不知,流传想像寄花枝。 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 楚王剽悍骨肉叛,项伯私汉无亲臣。 范增怒去黥布反,生死相随一妇人。 吕雉前曾入楚军,项羽还之亦有恩。 虞死不怜王土葬,帝王岂为儿女仁。 道人能识此花名,老人为造花枝曲。 我歌此曲花当舞,更使今人泪相续。

译文:

秦朝末年,咸阳城被一场大火烧得通红,那不可一世的秦朝就此覆灭。力能扛鼎号称“重瞳”的项羽,本想成就帝业,却最终成空。他打算占据彭城,做各路诸侯的盟主,可汉王刘邦却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关中地区。 在垓下之战时,项羽听到那四面楚歌已经太晚了,在营帐中惊起时,已然穷途末路。当时楚国的将士大多都归降了汉王,只有虞姬对项羽不离不弃。项羽悲歌泣下,可此时他的计策显得多么短浅啊,他离去之后,天下不知将归属何人。 世间传说虞姬死在了半路上,她哀怨悲戚的魂魄化作了虞美人草。这草年年在春风中摇曳舞动,它的枝条好似柳条般柔软,花朵如同蓼花一样艳丽。那草仿佛还穿着罗衣,带着吴地女子的妆容,就像美人一样颜色姣好。 有人把这段故事编成曲子,用丝弦乐器弹奏出来,婉转的吴音仿佛能让人听到虞姬在营帐中的哭泣。试着在花前弹奏这首曲子,虞美人草就会像人一样起舞,腰肢弯曲。 但我怀疑这件事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项羽溃逃之后,虞姬到底怎么样了呢?只应该是项羽唱完歌就自顾自地逃走了,没有为虞姬回头看上一眼。虞姬是死了还是被擒了,我们都不得而知,这流传的故事不过是人们的想象寄托在花枝上罢了。 人生的变化真是难以预料啊,就像古代的蜀王杜宇,最后化成了子规鸟。楚王项羽剽悍勇猛,却落得骨肉背叛的下场,项伯私下与汉王交好,他身边连个亲近的臣子都没有。范增愤怒离去,黥布也起兵反叛,生死相随的只有虞姬这一个妇人。 吕雉曾经被抓到楚军之中,项羽后来把她放了回去,也算是有恩于她。虞姬死后也没得到项羽妥善的安葬,帝王哪里会因为儿女情长而心软呢。 有道士能认出这虞美人草的名字,有老人还为这花枝创作了曲子。我唱起这首曲子,虞美人草应当会舞动起来,更会让今天的人不断地落泪啊。
关于作者
宋代舒岳祥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