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谓以鸟鸣春往往鸟以夏鸣耳古人麦黄韵鹂庚之句乃真知时山斋静听嘲哳群萃有麦熟之鸣戏集鸟名而赋之

麦熟即快活,汝不食麦空饶舌。 前时斗粟银百星,老农无银色菜青。 此鸟年年啄草子,今年草根救人死。 鸟无所食饥奈何,见人食麦喜且歌。 催人锻磨尤慇懃,前身恐是老农身。 大麦炊糍先祭祖,小麦作餠赛田神。 姊捉麦,姊捉麦,姊娣相随筐有获。 田间滞穟纵复横,伛偻东阡与西陌。 婆餠焦,断消息。 而今麦熟婆当还,莫忧餠焦儿不食。 脱布袴,村村雨满田无路。 平生不惯著新衣,两腿泥深逐牛步。 脱破袍,与郎裁衫两髀高。 田头赫日晒额焦,脱衣挂树踏桔槔。 画眉叫,画眉叫,抹截梳装趁炊早。 夫妇如宾有古风,乌头白颊宜相好。 上堂问讯白头翁,蚤晚寒温候不同。 善事阿姑姑不恶,麤茶淡饭是家风。 提葫芦,沽美酒,布帘书字隣家有。 沽来行馌望田头,先酌甆瓯奉姑舅。 不学前村百舌儿,说非说是摇花柳。 不学桑间鸠妇相勃磎,天阴逐去晴归来。 大妇偷,我弗偷,辨说曲直令侬羞。 浅铺薄遍煮苋汁,二升麦餠鹘突流。 爷饭饭,奉亲约己渠非讪。 谁倚阑干十二红,鲜鲜翠碧乱芳丛。 烛烧花蜡夜嫌短,词斲锦囊尊不空。 此事有分求不得,不知归去从耕农。

译文:

### 翻译 韩愈说用鸟叫报春,可往往鸟是在夏天鸣叫呢。古人有“麦黄韵鹂庚”这样的诗句,那才是真正知晓时节啊。我在山间书斋静静聆听,各种鸟儿嘈杂的叫声汇聚在一起,其中有像宣告麦熟的鸣唱,我便戏作这首集鸟名的诗。 麦熟了就快活地叫,你又不吃麦子,只是白白地多嘴。前些时候一斗粟米能换百颗银子,老农却没有银子,脸色就像青菜一样青黄。这种鸟年年啄食草籽,今年草根却救了人的命。鸟儿没东西吃饿坏了可怎么办,看见人吃麦子又高兴又唱歌。它催促人赶快磨麦,特别殷勤,它前世恐怕是个老农。 大麦蒸熟做成糍粑先祭祀祖先,小麦做成饼来酬谢田神。“姊捉麦,姊捉麦”,姐妹们相互跟随,竹筐里有了收获。田间倒伏的麦穗纵横交错,人们在东西田埂上弯腰拾取。“婆餠焦”很久没了消息。如今麦子熟了婆婆应该回来了,别担心饼焦孩子不吃。 “脱布袴”,村村下雨,田里满是水无路可走。一辈子不习惯穿新衣,两腿深陷泥中跟着牛走。“脱破袍”,给丈夫裁剪衣衫到大腿那么高。田头烈日把额头晒得焦黑,脱下衣服挂在树上踩动桔槔灌溉。 “画眉叫,画眉叫”,赶紧梳妆打扮,趁着早饭时间。夫妇之间相敬如宾有古人的风范,就像乌头白颊鸟一样要好好相处。到上房去问候白发老人,早晚要注意不同的冷暖。好好侍奉姑姑,姑姑人并不坏,粗茶淡饭就是家里的风气。 “提葫芦”,去打美酒,邻家布帘上写着酒字。打来酒送去田间送饭,先倒满瓷杯敬奉公婆。不要学前村的百舌鸟,搬弄是非在花丛柳林间摇晃。不要学桑间的鸠妇相互争吵,天阴时赶走天晴又回来。大媳妇说我偷东西,我没偷,分辨是非让我羞愧。浅浅地铺一层麦子煮苋菜汁,二升麦饼糊成一团。“爷饭饭”,侍奉双亲约束自己,别人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是谁倚靠在栏杆旁看着十二红鸟,鲜艳的翠绿色在花丛中错乱交织。点着花蜡蜡烛觉得夜晚太短,在锦囊中雕琢诗词酒杯不空。这样的生活有缘分才能求得,不如不知道就回去从事农耕。 ### 解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各种鸟叫声的联想和演绎,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乡村麦收时节的生活画卷。诗中既有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如“前时斗粟银百星,老农无银色菜青”;又有对乡村淳朴生活和家庭和睦的赞美,像“夫妇如宾有古风,乌头白颊宜相好”等内容。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闲适农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某些奢华生活难以企及的感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众多鸟名,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独特性。
关于作者
宋代舒岳祥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