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五日风

十月五日风,俗占端可验。 常年谁能记,两岁入程椠。 去年当此月,初三月未艳。 暮下陈村庄,夜投象原店。 道边人未眠,山曲灯微闪。 时经兵火余,惊问暗窥觇。 往扣瓜葛门,炊糜聊属厌。 仲叔为猪肝,不辞口腹玷。 回思万马惊,心掉舌为舚。 恐恐如有追,昧爽踏霜霰。 横山过西田,恶风吹欲阽。 萧萧三两家,逋流已先占。 怜我是官人,枯薪许分㮇。 时艰无沽户,粗粝得充歉。 我行仆忙追,赵坑石排剑。 荒蹊陟崇冈,奔湍啮深堑。 有坞当中心,纸乡家自赡。 主人褐宽博,黄泥补茨苫。 邀我劝我留,铺床展伸欠。 少妇亦解事,炉中添燄燄。 我意自多危,岌岌急风缆。 蓐食入雪楼,山深路犹暗。 冰柱照层崖,霜花滑断磡。 山家喜客来,开门容弛担。 翁媪互行酌,畦菜许分盐。 此日气颇舒,愁新懽得暂。 文叔因饥寒,豆粥怀一啗。 劳薪与炼炭,至此成针砭。 颇怪少陵妻,粉黛未忘艳。 今辰复此日,山庵私酒酽。 扫林三日风,纸帘垂襜襜。 患难几人全,生存吾已忝。 十月五日风,艰难须在念。

译文:

在十月五日这天起风了,民间的占卜说法看来真的可以应验。过去常年的情况谁能记得清呢,这两年的经历倒被我记录了下来。 去年也是这个月,初三的时候月亮还不明亮。傍晚我走到陈村庄,夜里投宿到象原店。路边还有人没睡,山间的灯光微弱闪烁。当时刚经历过战火,人们惊疑地询问、偷偷地观察我。我去拜访有瓜葛关系的人家,他们煮了粥让我勉强填饱肚子。叔伯们为了我能有吃的,也不顾为了口腹之欲沾染麻烦。回想起那如万马奔腾般令人惊恐的场景,我心有余悸,舌头都好像僵住了。一路上惶恐不安,仿佛有人在追赶,天刚亮就踏着霜雪赶路。 路过横山前往西田,狂风呼啸,我差点被吹倒。那里稀稀落落地只有两三户人家,逃亡的流民已经先占据了。他们可怜我是个当官的,答应分给我一些枯柴。当时世道艰难,没有卖酒的地方,能吃到粗糙的食物也算是弥补了饥饿。我往前走,仆人忙着跟上,经过赵坑,那里的石头像排列的刀剑。我在荒僻的小路上攀登高冈,奔腾的急流侵蚀着深深的堑沟。 有个山坞在中心位置,这里是造纸之乡,家家还算富足。主人穿着宽大的粗布衣服,用黄泥修补着屋顶的茅草。他邀请我并劝我留下,还铺好床让我舒展身体休息。年轻的妇人也很懂事,往炉子里添着旺盛的柴火。但我心里总觉得危险,就像急于系上缆绳的船一样,匆忙地吃了早饭就进入雪楼。山深路暗,冰柱映照在层层山崖上,霜花让断壁变得很滑。 山里人家很高兴有客人来,打开门让我放下担子。老翁和老妇互相斟酒招待我,还答应分给我些园子里的菜和盐。这天我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些,新的忧愁暂时被喜悦取代。就像当年刘秀因为饥寒,对豆粥念念不忘一样。那些用来烧火的柴薪,到这时也显得珍贵如针砭之药。我很奇怪杜甫的妻子,在艰难困苦中还没忘记打扮得艳丽。 如今又是十月五日这一天,我在山庵里喝着自家酿的浓酒。山林被风扫了三天,纸帘低垂飘动。经历患难能有几个人保全呢,我能活下来已经觉得很惭愧了。十月五日的风啊,那艰难的经历必须时刻铭记。
关于作者
宋代舒岳祥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