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顽极和尚住越州光孝

越王城北唐朝寺,千间老屋摧风雨。 塔影凌空落鉴湖,劫初铃子丁东语。 久无本色住山人,愁杀檀门许元度。 剥否穷时复泰来,选差铁面顽翁住。 倒携无柄苕箒桩,积世狐踪尽扫去。 就翻鳗井逗曹源,浩浩汤汤流溢江湖无著处。 岂不胜越人歌来何暮,平生无襦今五袴。

译文:

在越王城的北面,有一座唐朝时期就建立的寺庙。那寺庙里的上千间老屋,历经风雨的侵蚀,早已破败不堪。 寺中的塔影高高地冲向天空,倒映在鉴湖之中。仿佛从劫难初始留存至今的塔铃,在微风中叮叮咚咚地响着,好似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很长时间以来,这座寺庙都没有真正能安住修行、有真本事的出家人了。这可愁坏了像许元度那样乐善好施、支持寺庙的檀越们。 不过,就像事物在陷入困境到极点后就会迎来转机一样,现在终于迎来了新的契机。上面挑选了这位铁面无私、性格刚直的顽极和尚来住持这座寺庙。 顽极和尚倒拿着那无形的苕帚开始行动,将寺庙里长久以来积累的不良风气、奸猾行径,就如同扫除狐狸的踪迹一样,全部清扫干净。 他还能像翻动鳗井的水一样,让曹溪的法源之水重新涌动起来。那佛法的水流浩浩荡荡,流溢到江湖各处,似乎都找不到容纳它的地方,意味着佛法将广泛传播。 这难道不比当年越人唱着“公为何来得这么晚啊”的歌谣,使得百姓从原来没有短袄到现在有了五条裤子(形容生活变好)的情况还要令人欣喜吗?
关于作者
宋代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