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有董孝子,父病刲其肝。 肝还犹可刲,一念充之难。 遗体戒毁伤,此毁乃为完。 萧条村落区,四顾药饵艰。 亲病日且革,不疗何由安。 有父始有身,无父身奚存。 裂肝粥以进,果获急证宽。 嗟哉古道阒,天纪纷夷残。 讼讟滓官府,县尹悲溢颜。 惓惓敦教化,各各还根元。 邑民以孝闻,莫喻心所欢。 大篇述梗概,讵侈词藻繁。 托之剡山川,千古礼义宣。
董孝子行
译文:
在嵊州有个董孝子,他的父亲生了病,他便割下自己的肝脏来救父。
肝脏割下还能做到,可要让这一片孝心真正充实饱满却很难。
按照常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本应戒绝毁伤,可他的这种毁伤却是为了让孝道得以完整呈现。
他家所在的是偏僻萧条的村落,四处求医问药都很艰难。
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不赶快治疗怎么能好起来呢?
有父亲才有自己的身体,要是没了父亲,自己的身体又怎么能安存呢?
于是他割下肝脏煮成粥给父亲喝,父亲的危急病症果然得到了缓解。
可叹啊,古代的美好道德风尚如今已经寂静无声,天理纲纪也被纷纷破坏。
如今打官司、诽谤等不良现象把官府都弄得污浊不堪,县令为此悲伤得满脸愁容。
县令恳切地致力于教化百姓,希望大家都能回归到道德根本。
听说这个地方有百姓以孝行闻名,县令心里的喜悦难以言表。
我写这首长诗来讲述大概情况,并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繁复。
我希望这首诗能依托剡地的山川流传下去,让千古的礼义之道得以宣扬。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