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余五月即六月,一雨不来天欲裂。 邦侯赤心走群望,唤醒痴龙睡时节。 雷车风驭相后先,甘霔连天声未歇。 茅檐静听老农语,今岁夐与他年别。 烟瘴压低曾见雪,晴未兼旬雨复咽。 区区枯草宁有知,孕出灵芝光吐结。 邦侯求仁求此心,表里不欺天地彻。 为霖何暇蜥藏瓮,占云已喜鹳鸣垤。 斗顿溪流高一尺,尽与疲氓洗炎热。 晚禾猎猎实方腴,早稻津津香已馝。 饥者可饱饱者逸,深夜城箫响清绝。 持此丰年还圣主,愿同何武歌休烈。
喜雨呈赵使君
译文:
闰五月过后实际上就相当于六月了,可许久都没有下过一场雨,天气酷热干燥,仿佛天空都要裂开一般。
地方长官怀着赤诚之心去祭祀各方神灵,终于在这关键时刻唤醒了那沉睡的痴龙。
紧接着,雷声滚滚好似雷车在轰鸣,大风呼呼就像风驭在奔驰,二者前后相随而来。甘甜的雨水连绵不断地下着,淅淅沥沥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
我静静地站在茅草屋檐下,听着老农们交谈。他们说今年的情况和往年大不相同。
往年这地方烟瘴弥漫,气温高得离谱,偶尔还能见到罕见的奇景,比如烟瘴压低的时候竟好似能看见雪;而且晴天还不到二十天,雨就又断断续续地下不起来了。
如今这一场甘霖降临,就好像那原本毫无生机的枯草,哪里会想到自己能孕育出散发着光芒的灵芝呢。
地方长官一心为民求雨,怀着这样的仁爱之心,表里如一,连天地都能透彻地感知到他的诚意。
这场雨一下,哪还顾得上蜥蜴躲在瓮里呢,抬头看云,令人欣喜的是鹳鸟在小土堆上欢快地鸣叫,这可是好兆头啊。
转眼间,溪流的水位一下子升高了一尺,这清凉的溪水把百姓们从炎热中解救了出来。
晚稻在风中沙沙作响,谷粒饱满而丰腴;早稻散发着阵阵清香,那香味已经弥漫开来。
饥饿的人有了粮食可以吃饱,吃饱的人也能更加安逸。到了深夜,城中传来清脆悠扬的箫声,格外动听。
我要把这丰收之年的喜讯呈献给圣上,就像何武歌颂贤君的功业那样,祝愿国家太平、人民安康。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