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妇守蓬藋,顦顇无颜姿。 挈瓶养公姑,肯涉山径蹊。 夫君昵浮响,疏越成暌离。 家欠蚕织具,茹苦宁力支。 叫天天不应,听彼风雨迷。 明月古玄镜,清夜长分辉。 见月如见君,此道惟心知。 造化毋群动,一耦仍一奇。 得耦固有分,失意吾何悲。 绿发已改色,素节难转移。 君有内觉时,伯牙逢子期。
古兴和饶云峰韵 其一
译文:
有一位贫困的妇女守着简陋的茅屋,面容憔悴毫无姿色。她提着水罐去打水,尽心侍奉公婆,哪怕要跋涉山间小路也毫无怨言。
可她的丈夫却被外面的虚浮之声迷惑,渐渐疏远她,最终两人分离。家里缺少养蚕织布的器具,日子艰难,她只能默默忍受着痛苦,独自支撑。
她向天呼喊求救,老天却没有回应,只能听凭那风雨将自己笼罩,迷失方向。
天上的明月就像古老的玄镜,在清冷的夜里洒下光辉。她看见明月就如同见到了丈夫,这份深情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大自然使得万物各有其运行规律,就像事物有阴阳、有奇偶。能够与夫君和谐相伴本就有缘分的因素,如今失意了,我又何必如此悲伤呢?
我的青春已经消逝,头发不再乌黑,但我坚守的纯洁操守却难以改变。或许有一天,夫君能内心觉醒,就像伯牙遇到子期那样,重新理解我。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