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十五夕,皓月来沧溟。 白鹭与共色,乌鹊能践灵。 逢掖觅桂荫,孩提窥兔形。 凉气浄余暑,浮光滑青冥。 列宿各韬彩,腐草休衒萤。 浩荡灵槎泛,莹洁仙掌泠。 门静送佳客,窗虚照群经。 佛阁高低见,谯更远近聆。 竹风摇琐碎,花影列娉婷。 静坐禅安室,闲行诗绕庭。 银河占米价,璇象认文星。 何处笛传浦,谁家酒散亭。 深闺悲蟋蟀,逆旅愬蓬萍。 水阔平连素,山低远抹青。 有心齐肘腋,无计得轮停。 八蜡神司社,方诸溜纳瓶。 鱼翻波可乐,禽警露频听。 历历天疑近,沈沈夜不扃。 广寒非寂寞,沙界遍辉荧。 盈阙天之理,尧阶任落蓂。
咏月追和韩昌黎韵
译文:
在初秋的八月十五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从苍茫的大海上升起。
那洁白的月光,让白鹭的羽毛仿佛与之融为一体,连乌鹊也像是沾染了这份灵韵。
身着儒服的文人在桂树的荫凉下寻觅诗意,天真的孩童则好奇地仰望月亮,想要看清那传说中的玉兔模样。
清凉的气息驱散了残余的暑热,皎洁的月光在青天上流淌,洒下一片银白。
天上的星宿在月光的映照下,都收敛了自己的光彩,就连腐草中想要炫耀光亮的萤火虫,也都熄灭了光芒。
那传说中能通天河的灵槎,仿佛在浩荡的月光中漂浮;仙人们承接露水的玉盘,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
门户安静,正好送别佳客;窗户空明,月光洒在群书之上。
佛阁在月光下时隐时现,高低错落;远处传来的谯楼更鼓声,时远时近,清晰可闻。
竹间的风轻轻摇曳,竹叶发出细碎的声响;花丛中的影子排列整齐,如同美人般娉婷多姿。
我静静地坐在禅房之中,享受着这份宁静;又悠闲地在庭院中漫步,诗句在脑海中萦绕。
有人通过观察银河的景象来预测米价的高低,有人辨认着天上的星辰,寻找象征着文运的星宿。
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河浦之上;也不知谁家的酒香味,从亭子中飘散开来。
深闺中的女子,听到蟋蟀的叫声,不禁悲从中来;漂泊在外的旅人,对着浮萍般的身世倾诉着自己的哀愁。
水面宽阔,平静得如同一片素练;山峦低矮,远远望去像是被一抹青色轻轻涂抹。
我有心想要与这身边的美好融为一体,却无奈无法让这转动的时光停止。
掌管农事的八蜡神守护着社坛,方诸这种器物承接露水,落入瓶中。
鱼儿在波光中欢快地翻腾,禽鸟因寒露频繁惊起,它们的动静都能清晰地听到。
天上的景象历历在目,仿佛天空离人很近;深沉的夜晚静谧无声,仿佛没有被锁住。
月宫中并非寂寞冷清,那明亮的月光洒遍了整个世界。
月亮的盈亏本就是自然的道理,就如同尧帝阶前的蓂荚,随着时间自然生长凋落。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