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六

宇宙浩无际,主静即其纲。 静非寂以槁,密运治乃良。 公明闿晏灿,忠悫消彊梁。 山河帝居壮,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鸱鸮息昼鸣,凤凰梧桐翔。 黔黎歌尔极,逢掖趋大方。 皇风播品物,道辟淑运昌。 枢机不盈握,妙斡见弛张。 奈何动志静,反袂千古伤。

译文:

宇宙广阔无垠,没有边际,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是其中的关键纲领。 这宁静并非是死寂与枯槁,而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运作,这样治理国家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公正贤明能让局面变得清朗,忠诚朴实可以消除那些强横凶暴之人。 山河环绕着帝王的居所,显得无比壮丽;日月闪耀,彰显着上天的恩德与光芒。 整个天下都处于和谐之中,无论这边的地界还是那边的疆土都是同样的美好。 原本在白天聒噪的鸱鸮也停止了鸣叫,凤凰在梧桐树上自在地翱翔。 百姓们歌颂着太平盛世,儒生们都遵循着正道前行。 帝王的风范教化着世间万物,大道得以开辟,美好的国运昌盛繁荣。 关键之处其实并不复杂,不过是巧妙地把握松弛与紧张的尺度。 可无奈的是,有人本应静却动了不该动的心思,这让人不禁掩面悲叹,留下千古遗憾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