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栖精庐

兀兀栖精庐,青山日相对。 静照年少非,动虞壮士悔。 耕锄计已晚,畚筑力犹耐。 夜卧司马衾,晨餐鲁直菜。 自计清庙修,谁知圜壁坏。 人情春水波,世事寒云态。 直道丛百谪,孤踪绕群吠。 拘累僒形骸,忧危积肝肺。 逢人口即瘖,出户足如碍。 周程俨范模,刘张遗謦欬。 涤垢学归愚,达增务韬晦。 志苦秋不磨,发白春匪载。 采菊聊倾觞,延兰可纫佩。 官餽乏三月,家书隔千载。 楚语欲听惯,峒关惊未溃。 冥冥瘴雾间,冋冋灵光在。 莫挥感时泪,山水怡吾爱。

译文:

我整天孤独地栖息在这精舍之中,每日都与青山相对无言。 静静地反思,才发觉年少时的诸多行为是多么的错误;每有行动,又担忧像壮士一般会留下悔恨。 想要像农夫一样去耕种锄田,可这计划已经晚了;不过凭借体力去从事修筑劳作,我倒还能承受。 夜晚睡觉时盖着像司马光那样简朴的被子,清晨起来就吃着如同黄庭坚所食的粗茶淡饭。 我本想着能像上古贤臣一样在朝堂有所建树,可谁能料到会遭遇如美玉被毁坏般的厄运。 人情就像春天里的水波,变幻不定;世事犹如寒冬里的云朵,姿态无常。 我坚持正直之道,却因此遭到无数的贬谪;形单影只,还招来一群人的诋毁与非议。 我被拘囚束缚,身体都变得憔悴;内心充满了忧虑和危机感,积郁在肝肺之间。 遇到人我就沉默不语,迈出门去就感觉脚步被什么阻碍着。 周敦颐和程颢、程颐他们的道德风范庄严可敬,刘安世和张九成还留下了值得学习的言论。 我要洗涤内心的污垢,学习回归愚钝的质朴;增加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学会低调隐藏锋芒。 我的志向如同秋天的坚韧,不会被磨灭;即便头发变白,也不会被岁月改变初心。 采摘菊花,姑且举杯畅饮;攀折兰花,可以佩戴在身上。 官府的俸禄已经三个月没有发放了,家中的书信也仿佛相隔了千年都未曾收到。 我渐渐听惯了这里的楚地方言,可峒关的战事还未平息,依旧让人惊心。 在这昏暗的瘴雾笼罩之中,我的精神却依旧像灵光一样闪耀。 不要挥洒那感慨时世的泪水了,就让这山水来愉悦我内心的喜爱吧。
关于作者
宋代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