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茶

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 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 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余。 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 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 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 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

译文:

上犹的石磨那可是天下独一份的,它研磨茶叶,细密如霏霏细雨般地析出焦溪茶那丰腴的精华。 焦溪旁那两眼像龟背一样的泉水,和庐山的泉水一样清澈甘美。把泉水放在瓦鼎中煮,水开始沸腾,就像鱼儿的眼珠在鼎中跳跃。 想想我自己,常常苦恼读书太多,腹中才思枯竭,就像干涸的大地。这一喝上焦溪茶,仿佛引来了河水滋润,那润泽之感能绵延九里多远。 有了这茶的助力,山中的精怪、林间的鬼怪都不敢来捣乱作祟了。喝下茶后再去研读《过秦论》,感觉清风都在衣摆间吹拂,神清气爽。 好几次喝了这茶,我仿佛都唤醒了像苏东坡那样的才情,那些美妙的诗句如散珠碎玉般在脑海中闪现,就算是樵夫和渔夫听了也会惊叹。 如果不是当年朔党和洛党在朝廷中结党争斗,这焦溪茶又怎么能名声和身价都一同提升起来呢。 好像听说东观正在搜罗那些还未被发掘的好物,烦请你把这焦溪茶寄去,让它也能登上那记载珍贵事物的图经之书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