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更化诗

东南天一隅,谁起铜驼思。 雁荡山之臞,匕饭悲黍离。 矫首中兴期,儒风昌四维。 阴霾苦凝沍,光景几逶迟。 鸱鸮腾恶音,蛇虺纷剥脂。 忠愤发夜气,历历排奸辞。 黎明叫阊阖,骨鲠苍旻知。 阳嘘一脉春,万宇同掀眉。 睿智觉今是,庙断消前非。 畴昔两揆贤,烛照朋邪欺。 化弦易新调,活著扶危机。 孽蜮遁妖迹,鸣凤览德辉。 聋聩一苏醒,皇运兴炎基。 耿耿忠孝图,炳炳恢复规。 有志竟成事,失机将奚为。 布帛可御寒,谷粟能疗饥。 盘错见利器,疾病知良医。 今日坠悠邈,千古羞涂碑。

译文:

在东南这一方天地,有谁能兴起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就像西晋时面对铜驼叹息那样忧虑国事呢? 那清瘦的雁荡山啊,有人像看到周室宗庙废墟而悲叹黍离之思的人一样,吃着简单的饭食却满是对国家的哀愁。 人们昂首期盼着国家中兴的时期到来,期望儒家的风气能够兴盛起来,让国家的纲纪得以稳固。 可这天空却长久地被阴霾笼罩,寒气凝结不散,时光仿佛都变得迟缓难行。 就像那鸱鸮发出令人厌恶的声音,蛇虺纷纷出来剥削百姓的脂膏。 忠义愤慨之情在夜里不断涌起,那些正直的人义正言辞地斥责奸臣的恶行。 黎明时分,他们勇敢地向朝廷直言进谏,那刚正不阿的气节连上天都知晓。 就像春天的气息吹来了一丝温暖,让天下人都一同舒展了眉头。 英明的君主察觉到当下正确的方向,在朝廷上做出正确的决断,消除了以前的错误。 往昔那两位贤能的宰相,洞察到了朋党奸邪之人的欺骗行径。 他们改变了治理国家的策略,就像更换琴弦弹出新的曲调,用有效的举措挽救了国家的危机。 那些邪恶的妖怪遁去了妖邪的踪迹,凤凰出现展现出美好的德辉之象。 原本昏聩的局面一下子苏醒过来,皇室的气运让国家的根基重新兴盛。 那忠诚孝顺的蓝图是如此坚定,光复国家的规划是如此清晰。 有志向最终就能成就大事,如果错失了时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布帛可以抵御寒冷,谷粟能够治疗饥饿。 就像在盘根错节的树木中才能看出锋利的器具,人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良医的重要。 如果现在国家中兴的事业失败,让这希望变得遥远渺茫,那将会成为千古的羞耻,愧对后世的碑铭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黻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