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稽隆古时,教者家有塾。 英材归乐得,粹学就私淑。 淳风日云远,美意久不续。 朱君魁杰士,卓见拔流俗。 燕山霭椿桂,谢砌峙兰玉。 所居必精舍,高继紫阳躅。 朅来十亩地,建此一书屋。 前山画屏列,暖翠泼晴麓。 腾芳揭佳扁,意匠雅营筑。 依墙御史柏,绕舍君子竹。 雪香冠春葩,月馥播秋肃。 回廊启斋扉,云荫纳乔木。 亭桥跨天沼,槛影浸寒绿。 中堂富图史,缥帙照签轴。 仰瞻圣贤像,冠履森在目。 虚櫺设棐几,日静尝好读。 南窗最明快,天籁响琴筑。 延师启堂坛,规矩倣白鹿。 义方已家庭,仁意更闾族。 朋来秀子弟,户屦辐辏毂。 击撞金石乐,真趣寄沂浴。 似闻入腴壤,将使任教育。 如斯迈种德,丰报在名禄。 愿言众龙驹,相与策骥服。 体兹腾芳意,誓必播芬馥。 濯缨揽荃蕙,结佩撷兰菊。 艺文摘香艳,义理浸𬪩郁。 学苗勉哉植,仁种贵乎熟。 大学先致知,中庸必谨独。 胸襟富道德,词藻自充足。 当知宏施设,得自大涵蓄。 云龙起蟠泥,雾豹出隠谷。 芳名会轩腾,霖雨天下福。
题腾芳书院
译文:
遥想上古兴盛的时代,每个家庭都设有私塾进行教育。杰出的人才在这里得到培养,纯粹的学问得以私下传承。然而淳朴的风气日益淡薄,那种美好的教育意愿早已中断许久。
朱君是一位杰出不凡的人士,他的见识卓越,远超世俗之人。他的家族人才济济,就像燕山的椿树和桂树一样繁茂,又如谢家的庭阶上挺立着如兰似玉的子弟。他所居住的地方必定是精美的学舍,高远地继承了紫阳先生(朱熹)的足迹。
他来到这片十亩大小的土地,建起了这一座书屋。书屋前的山峦像排列整齐的画屏,温暖的翠色洒在晴朗的山麓。“腾芳”这一美好的匾额高高悬挂,设计建造颇具匠心。墙边种着象征御史刚直的柏树,屋舍周围环绕着君子般的翠竹。春天,傲雪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清香,秋天,月色下弥漫着馥郁的芬芳。
曲折的回廊旁敞开着斋房的门扉,高大的树木投下如云的树荫。亭桥横跨在如天一般的池塘上,栏杆的影子浸在寒冷的绿水中。中堂里摆满了图书典籍,淡青色的书套与书轴上的标签相互辉映。抬头瞻仰圣贤的画像,他们的衣冠服饰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虚棂窗下摆放着用棐木制成的几案,在宁静的日子里,人们在这里尽情地阅读。南窗最为明亮畅快,自然的声响如同琴筑弹奏。
他聘请老师开设讲堂,规章制度效仿白鹿洞书院。在家里已经有良好的家教,对邻里族人更怀有仁爱之意。众多优秀的子弟纷纷前来,就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热闹。他们在这里切磋学问,享受着如同金石般美妙的乐趣,那份纯真的情趣就像孔子弟子在沂水沐浴时的愉悦。
听说这里是一片肥沃的育人之地,即将肩负起教育的重任。像这样广施美德,一定会有丰厚的名利回报。
希望这些如龙驹般的学子们,一起鞭策自己,像骏马驾车一样努力前行。体会“腾芳”的深意,发誓一定要播撒出芬芳。就像清洗冠缨时采摘荃蕙,佩戴玉佩时采撷兰菊。在学业上摘取香艳的成果,在义理上沉浸于浓厚的氛围。
学子们要努力培植学业的幼苗,重视仁义种子的成熟。做学问要先从《大学》中获得知识,践行《中庸》之道时一定要谨慎独处。只要胸怀道德,词藻自然会丰富充足。要知道宏大的作为,来源于深厚的涵养。
就像蛟龙从泥潭中腾飞而起,雾豹从隐秘的山谷中走出。你们的美名定会高高飞扬,为天下带来甘霖般的福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