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观丁歌

吾祖河汾文中氏,受恩未报夫子灵。 末孙愿言无忝尔,幸际天地还清宁。 奔波水陆数千里,袖香今得拜祖庭。 天欲使观周礼在,时哉巧值开上丁。 北方学者曹博士,新膺上命来交承。 圣门不敢负所学,事事必欲行六经。 尔时己丑八月朔,大中门辟天微明。 左开毓粹右观德,灯毬灿烂交流星。 奎文阁下𦶟柴燎,柏林鸠鹊争飞鸣。 金丝堂前班引出,笙镛隠隠金石声。 三氏诸孙列左右,皎洁宿鹭排圆汀。 各崇尊长例就位,深衣征及江南生。 礼官三请诣磬所,朱扉咿𠵣开中扃。 太常金乐交佚奏,秩秩笾豆环簪缨。 首从先圣告祝后,邹兖次第彝罇倾。 却诣齐国父母庙,泗沂分配随重轻。 五贤推尊孔道者,俎豆亦得陈其诚。 春秋天下祀文庙,太常四丁惟鲁行。 青衿白发老学校,观丁未有如斯荣。 俨然清都听雅乐,耳目变换心神惊。 南门礼毕饮福胙,公堂交错飞兕觞。 饮余独立杏坛下,予怀缥缈欣嘅并。 恭惟素王师万世,道如日月行天晴。 几年读易坐瓮牖,景仰阙里真蓬瀛。 谁令溟渤化清浅,温凉亲得瞻仪形。 吁嗟麟踣凤不至,青霄栩栩飞梁楹。 想当削迹伐木日,诺仕委曲随人情。 不知无可无不可,与时潜跃无将迎。 君臣大义要不废,岂应弦辙俱纷更。 匡围宋害走列国,哀诔汉祠垂千龄。 谁云木坏文寖丧,墓林楷理犹纵横。 文谟武烈悉斯烬,春秋无复陈尝蒸。 皇王帝伯禅林休,尼山泗水常朝廷。 孔林黄屋已八至,功与泰山争峥嵘。 惜哉祥符天子幸,生晚不得随公卿。 封疆万里撤私町,冠珮此夕仰大成。 八表云昏尘瞇目,仲孙宣子视独瞠。 观周反鲁学益进,蒙与瞍语闻惊霆。 两生此日既见圣,中道未有倾盖程。 箪瓢道不在房杜,深惭礼乐孤汾亭。 归与玉斗授论语,愿与诸子歌菁菁。 庶乎可以报罔极,蠢生未必终顽冥。 斐然成歌记祀事,刊作学者座右铭。

译文:

我的祖先乃是河汾的文中子王通这一系,祖上受了先圣的恩泽却还没能报答夫子的神灵。我作为王家的末孙,希望自己不要辱没了祖先的名声,有幸生逢这天地重归清宁的好时候。 我水陆奔波数千里,如今怀揣着敬意终于能够来拜谒祖庭。上天似乎有意让我观瞻周礼仍存的景象,时机如此巧妙,正好赶上了上丁日的祭祀活动。 北方有位学者曹博士,刚刚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前来交接相关事务。他身处圣门,不敢辜负所学,凡事都一定要遵循六经的教诲来行事。 当时是己丑年八月初一,大中门开启时天色微明。左边的毓粹门和右边的观德门也敞开着,灯球灿烂,如流星般交相辉映。 在奎文阁下燃起了柴燎,柏林中的鸠鹊都被惊起,纷纷争着飞鸣。从金丝堂前引出祭祀的队伍,隐隐约约能听到笙镛等乐器演奏出如金石般的声音。 孔、颜、孟三氏的众多子孙分列左右,就像皎洁的宿鹭排列在圆形的汀洲上。大家都依照尊崇长辈的惯例各自就位,连远从江南来的学子也穿着深衣参与其中。 礼官三次邀请主祭者前往磬所,朱红色的大门咿呀作响地打开了中间的门。太常寺的音乐交替奏响,排列整齐的笾豆祭品环绕着戴着簪缨的祭祀人员。 首先向先圣孔子祷告祝词之后,依次向邹国公(孟子)、兖国公(颜回)等的神位倾洒祭酒。接着又前往齐国公(孔子父亲叔梁纥)、鲁国太夫人(孔子母亲颜征在)的庙宇祭祀,泗国公(曾参)、沂国公(子思)按照相应的规格配享祭祀。 对于五位推崇孔子之道的贤人,也通过摆放俎豆等祭品来表达诚心。春秋时节天下都祭祀文庙,但太常寺规定的四季上丁日祭祀只有在曲阜才会举行。 那些在学校里的学子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观看这次上丁祭祀活动,都觉得从未有过如此荣耀的经历。 我仿佛置身于清都仙境聆听高雅的音乐,耳目为之一新,心神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南门的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分享祭祀用过的福胙,公堂之上人们相互交错传递着兕形的酒杯饮酒。 饮酒之后我独自站在杏坛之下,心中思绪缥缈,既欣喜又感慨。我恭敬地想到至圣先师孔子为万世师表,他的大道就像日月在晴朗的天空中运行一样光明。 我多年来坐在简陋的瓮牖之下研读《易经》,一直景仰着孔子故乡阙里,觉得那里就像蓬莱瀛洲般的仙境。谁能想到如今我能跨越重重阻隔来到这里,得以亲身瞻仰先师的仪容。 可叹啊,麒麟倒地不再出现,凤凰也不再飞来,只有在高高的屋梁上仿佛还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想来当年孔子在陈国、蔡国遭难,削迹伐木,仕途不顺却委曲求全顺应人情。 却不知孔子主张无可无不可,能随着时势的变化或隐或现,不刻意迎合或拒绝。君臣之间的大义终究不能废弃,怎么能随意更改行事的准则呢? 孔子曾被困于匡地,在宋国又遭遇危难,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从汉代开始就有对他的祭祀流传千年。谁说孔子去世后文化会衰败呢,他墓林里的楷木纹理依然纵横交错。 那些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都已化为灰烬,《春秋》所记载的祭祀礼仪也不再完整举行。但无论是皇王帝伯的朝代更迭,尼山和泗水之畔的孔子之道始终像朝廷一样威严庄重。 皇帝的车驾已经八次来到孔林,其尊孔的功绩可与泰山争高下。可惜啊,祥符年间天子亲临曲阜时我生得太晚,没能跟随公卿们一同见证。 如今国家疆土万里,打破了过去的界限,今晚我仰望大成殿中的孔子像和周围的冠珮。天下四处昏暗,尘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只有仲孙、宣子这样的人能看得清楚明白。 孔子观周礼后返回鲁国,学问更加精进,就像盲人听到惊雷般受到震动。今天我能见到先圣的遗迹,虽然未能与先圣有深入的交流。 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并非房玄龄、杜如晦所能比拟,我深感自己在礼乐方面的欠缺,愧对汾亭的祖先。 回去之后我要捧着玉斗研读《论语》,愿意和学子们一起歌唱《菁菁者莪》。这样或许可以报答先圣的无尽恩情,我这愚笨之人未必就永远顽冥不化。 我写成这首诗歌来记录这次祭祀之事,把它刊印出来作为学者们的座右铭。
关于作者
宋代王奕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