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慈云诸公索诗因成长篇

世艳明灭萤尾光,客气腾跃烟中香。 烟消萤死竟何有,要知人事亦何常。 今夕何夕山中集,六客相对通肺肠。 樽中不问酒圣贤,得醉即是无何乡。 耳边鼓笛有自好,忽散而去何吾妨。 吾辈本非淫湎流,聊以寄意齐兴亡。 老禅知我酷信我,谓此非痴亦非狂。 呼童展纸快磨墨,听我趁笔穷夜长。 砉然一笑如梦觉,清风明月自有天文章。

译文:

世间的艳丽就如同萤火虫尾巴发出的光,忽明忽灭;那些虚浮的意气,就像烟中的香气,升腾飘散。等到烟雾消散、萤火虫死去,最终什么都没留下,由此可知人间的事情也是变幻无常的。 今晚不知是怎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在这山中相聚,六位好友相对而坐,彼此坦诚交流,畅诉肺腑。在这酒杯之中,我们不去计较酒是清酒还是浊酒,只要能喝醉,就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仙境。 耳边传来的鼓笛之声,有人喜欢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即便它们忽然停止消散,又能对我有什么妨碍呢?我们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沉迷于酒色的人,只是借这饮酒之事来寄托情怀,看淡兴亡成败。 老和尚了解我、十分信任我,说我这样既不是痴傻也不是癫狂。他招呼书童展开纸张、赶紧磨墨,听我趁着这兴致,用笔墨来消磨这漫长的夜晚。 忽然间,我们放声大笑,好似从梦中惊醒一般,要知道这清风明月,本就是上天所书写的美妙文章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