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五日大风雨水弟观有诗道其事因和之

自古人间多水旱,人事尽时功过半。 区区事空不事实,三代以后人心乱。 吾乡薄产寄山溪,崎岖随势无尺齐。 受水通灌盍预备,隄防以石堰筑泥。 顾不此信信偶木,鴂舌呗诵淫比屋。 岂知性本依人行,方信之中神所宿。 大云遮日雷无声,兼旬望霓忧群生。 更兼五日天不雨,原无黍稷田无秔。 田里倚龙为人命,百拜哀鸣聒龙听。 忽焉夜雨一沾濡,咸谓卧龙今睡醒。 胡为诘朝天晦冥,飓母横挟扬威灵。 撼山崩谷发庐舍,掀播两间摧万形。 初谓得雨龙之赐,谁料此风随后至。 或者风雨自有数,龙亦无知天做事。 不如反己自求天,难独靠龙图万全。 况持纸钱徼妄想,正似衔石将海填。 里无千户分十甲,谄鬼诛裒知几匝。 流俗酣溺死不怪,我有苦言谁听纳。

译文:

自古以来,人间就经常遭遇水灾和旱灾。如果人们能尽力去应对,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可有些人只做些表面功夫,不务实做事,自夏、商、周三代之后,人心就变得混乱不堪了。 我的家乡那点微薄的产业都在山溪边上,土地高低起伏,没有一块是平整的。这些田地要接受水源灌溉,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用石头修筑堤坝,用泥土加固提防。可人们却不相信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反而迷信那些偶然出现的树木,家家户户都叽里咕噜地念着听不懂的咒语。他们哪里知道,人的本性要依靠自己的行动,真正的信仰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行为之中,神灵才会庇佑。 大片乌云遮住了太阳,雷声却闷在云里不响。连续十来天,大家都盼望着能下点雨,担忧着百姓的生计。要是再连着五天都不下雨,那原野上就长不出黍稷,田地里也种不出粳稻了。 乡里的人把希望寄托在龙神身上,觉得这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于是多次虔诚地跪拜,哀声祈求,吵得龙神都能听见。忽然有一天夜里下了点雨,大家都说这是沉睡的龙神醒了。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早晨天空依旧阴沉昏暗,风暴挟带着强大的威力肆虐起来。狂风撼动山峦,冲垮山谷,掀翻房屋,天地间的万物都被它摧残得不成样子。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下雨是龙神的恩赐,谁料到狂风紧接着就来了。或许风雨的出现自有它的定数,龙神也可能并不知晓,这都是上天在安排。 我们不如反过来审视自己,自己去祈求上天的眷顾,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龙神身上,想着靠它来保万无一失。更何况拿着纸钱去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就好像是用石头去填大海一样徒劳无功。 乡里不足千户人家,分成了十个甲,为了讨好鬼神搜刮了多少次钱财也不知道。世俗之人深陷其中,死到临头都不觉得奇怪,我满心的苦言,又有谁会听进去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