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赋虚斋孙君容膝

云连屋不居,三闲葺茅茨。 田园非不宽,一亩环竹篱。 楚楚山下花,湛湛池边□。 丈室南坡□,容膝以扁之。 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 壶中著仙翁,芥子藏须弥。 虚诞彼异端,我□异于斯。 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 回头纷纷者,金碧贮狂痴。 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 皇皇窘其庐,日怀不足私。 蚊蚋同旦暮,不满一唾嗤。 岂识天下乐,本非外铄为。 己大物自小,心旷神斯怡。 一则万条□,静者动蓍龟。 吾方谋一榻,尽老聊娱嬉。 今日为何日,此理知者谁。 达哉子孙子,吾知有吾师。

译文:

这首诗有些文字缺失,在翻译时会结合上下文进行一定推测理解。以下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云朵环绕的高大房屋他不去居住,却亲自修葺了三间茅草屋。田园并非不够宽广,他却只圈了一亩地,围上竹篱。山下的花朵整齐而美丽,池边的景色清澄又迷人。在南坡有一间小小的屋子,他用“容膝”来为它命名。 谁说这屋子狭小得只能勉强转身?但这里仿佛拥有春天般和乐融融的天地。就好像仙翁能把仙境藏于壶中,小小的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那些荒诞虚妄的异端之说,我和它们截然不同。 这里有圣贤与我相对,经典训诫如星辰日月般垂照指引着我。我可以在这里诵读《离骚》,也可以吟咏《击壤歌》。回头看看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他们住在金碧辉煌的宅院里,内心却狂妄又痴愚。 声色如同砍伐性命的斧头,财货成了引发盗贼行径的根源。他们慌慌张张地守着自己的房屋,每天心里只想着满足无尽的私欲。他们如同朝生暮死的蚊蚋,实在不值得我唾弃嗤笑。 他们哪里懂得天下真正的快乐,这本就不是靠外界物质赋予的。自己的内心强大了,外物自然就显得渺小;心境开阔了,精神自然就愉悦。抓住根本就能应对万端变化,内心宁静的人能洞察行动的方向。 我正打算找一张简陋的小榻,在这里安度晚年,聊以自娱。如今是什么样的时代啊,又有谁能明白这个道理呢?通达的孙君啊,我知道你就是我的老师。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