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石秀叔慈云避席自解

幽居便合洗城氛,清隠如何及妓裙。 横浦名为交佛日,眉山老自爱朝云。 逃筵觥罚宁甘受,隔壁钗声想暗闻。 色即是空曾记否,饶君百喙亦难文。

译文:

### 整体翻译 隐居在幽静的地方本就适合洗去城市的喧嚣与污浊之气,怎么能让清净的隐居生活和歌妓的裙钗有了关联呢? 就像当年横浦先生以与佛日禅师交往而闻名,眉山的苏东坡老先生也深深喜爱着朝云。 你逃离宴席宁愿甘愿承受罚酒之责,我猜你说不定还暗自听着隔壁传来的女子钗环碰撞的声音。 “色即是空”这句话你可还记得呀,就算你有一百张嘴也难以给自己辩解。 ### 注释与解析 - “幽居便合洗城氛”:“幽居”指隐居在清幽之地,“城氛”代表城市里的喧嚣、污浊的氛围,表明隐居是为了摆脱尘世纷扰。 - “清隠如何及妓裙”:质疑清净的隐居生活不该与歌妓之类的产生联系,表达一种对纯粹隐居的追求。 - “横浦名为交佛日”:“横浦”指张九成,号横浦居士,他与佛日禅师交往密切并闻名。这里是用典,强调与高雅、清净事物交往的典范。 - “眉山老自爱朝云”:“眉山老”指苏轼,他是眉山人,“朝云”是苏轼的侍妾,苏轼对朝云感情深厚。用此典进一步说明不同人有不同的情感寄托。 - “逃筵觥罚宁甘受”:有人逃离宴会甘愿接受罚酒,说明其行为有些躲避某些场合。 - “隔壁钗声想暗闻”:猜测此人虽逃离宴会,但可能还留意着隔壁歌妓活动传来的钗环碰撞声,暗指其心未真正清净。 - “色即是空曾记否,饶君百喙亦难文”:“色即是空”是佛教概念,提醒对方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有很多理由也难以给自己这种行为辩解。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