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 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 今岁谷翔贵,鼎餁无以烹。 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 剥伐及桑枣,折发连簷甍。 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 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 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 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 朝暮给𫗴粥,军廪阙丰盈。 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 坑满弃道傍,腐肉犬豕争。 往往互食噉,欲语心惊魂。 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 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 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 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 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 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
酂阳行
译文:
在古代的《春秋》里就有关于大水灾的记载,灾患从古至今一直都被人们评说。
去年,雨水不断积聚形成了大片的积水,田野里到处都是鱼和蛙,庄稼根本无法生长。到了今年,粮食的价格飞涨,百姓家里连下锅做饭的米都没有。后来,大家只能到原野上去采摘野菜野草充饥,可连这些草都被采光,再也长不出来了。百姓们没有办法,只能去剥桑树皮、砍枣树,甚至连房顶上的椽子都拆下来当柴烧或者变卖。
谁家要是有个粮仓,就会被当作是兼并土地、囤积粮食的富户受到指责。官府还以各种名义横征暴敛,打着劝捐的旗号搜刮百姓的钱财。
身强力壮的人都先逃离了这里,去别的地方谋生,而那些瘦弱有病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去想办法。
天子心系百姓,派遣使者到四郊去救济灾民。每天早晚发放粥食,可军队的粮仓也不充裕,救济的物资有限。
很多人因为饿死或者染上疫病而死去,尸体被胡乱地扔到官府挖的大坑里。坑填满了,就把尸体扔在道旁,引得野狗和猪争抢腐肉。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我一想到这些就心惊胆战。
荒村一片寂静,到了傍晚,到处都是哭声。可有的人哭得太悲惨,声音都断断续续,没了力气。那些又饿又病的人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止住哭声又强忍着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田陇上的麦子快要黄了,百姓们把活下去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季的收成上。如果麦子丰收了,人又这么少,粮食应该是足够吃的。
可就算能尝到新麦,想想那些死去的亲人,也实在让人悲痛啊。
我写下这首《酂阳行》,诗写成了,我自己都不忍心读。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