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学饯送解发进士

朝家岁取天下士,官守小大悉分治。 育材论荐苟失宜,德业英豪苦难致。 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 乡举察廉未易复,责其节行在长吏。 策之当世之大务,适时可以观周智。 问之六经之归趣,知言可以见精意。 众贤一划天子可,开设学校朔南被。 世儒苟欲便有司,诏令初传寻已置。 今年郡国选多士,糊名仍旧搜瑕颣。 常忧玑贝随手遗,往往中夜起不寐。 拆封辨号指姓名,十九冥合州人议。 耽耽黉舍秋景长,芳殽旨酒邀宾醉。 惜哉今乐与古异,遣士礼数不能备。 霜天寥寥万象清,健风开送群飞翅。 大明帝居一气傍,春日照耀桐槐翠。 勉思奇策当天心,厚禄荣名时所贵。 时之所贵亦外物,君子存诚思远至。

译文:

朝廷每年都会选拔天下的人才,让他们担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去治理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果培养人才、举荐人才的方式不恰当,那么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英豪就很难被招致麾下。 我曾经担任过内供奉这一官职,还曾上书参与讨论科举考试的相关事宜。过去那种从乡里举荐清廉之士的制度很难恢复了,如今考察人才的品德和行为主要依靠地方长官。通过策问当今世上的重大事务,能够观察出应试者是否具有适应时势的周全智慧;询问他们对儒家六经宗旨的理解,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否领会了经典中的精妙意旨。 众多贤才一起谋划,得到了天子的认可,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学校,让教育的光辉普照南北。然而,世间的一些儒生只图让主管部门行事便利,诏令刚刚颁布不久就把学校荒废了。 今年各个郡国选拔众多士子,依旧采用糊名的办法来考试,还仔细搜寻其中的瑕疵。我常常担心像珍珠宝贝一样的人才会被轻易遗漏,所以往往半夜都会惊醒难以入眠。等到拆开封号辨认姓名时,发现十九个都和州里众人的评价相契合。 那庄严的学校里秋景悠长,人们准备了美味的菜肴和甘甜的美酒,邀请宾客尽情畅饮。可惜啊,如今的欢庆之乐和古代大不相同,为士子送行的礼数也不够完备。 秋霜漫天,天空寂寥,世间万物都显得格外清朗,强劲的风好像在助力群鸟展翅高飞。那明亮的帝王宫殿被祥瑞之气环绕,春日的阳光照耀着桐树和槐树,一片翠绿。 希望你们努力思考奇谋良策,以顺应天子的心意,因为丰厚的俸禄和荣耀的名声是世人所看重的。不过,世人看重的这些也都是身外之物,君子应当心怀真诚,有更长远的追求。
关于作者
宋代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