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译文:

会稽山是多么的高大雄伟啊,它稳稳地矗立在东南地区,成为这一方的重要地标。周围的群山就像是臣子拜见君主一样,呈现出簇拥归附的态势;数不清的沟壑中,溪水蜿蜒曲折地流淌着。 从前,大禹来到这里,他在这里统计天下的文书资料,处理政务。各地的诸侯们像受惊的獐子一样,纷纷快速赶来;他们手捧着美玉,像野鸭赶路一样急切地前来朝见大禹。 然而,防风氏却独自仗着自己强大蛮横,姗姗来迟,走路还磨磨蹭蹭、迟疑不前。大禹的威严是不可冒犯的,防风氏因此受到了严惩,他的尸骨装满了高高的车子。 直到现在,那片区域还弥漫着憔悴的烟雾,仿佛带着凄惨的气息,隐藏在封山和禺山之中。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例,使得百代之后,人们都尊崇天子,没有了二心和其他的图谋。 由此可知,圣人的心思是很深远的,他们的赏罚举措都给后世留下了值得遵循的谋略和榜样。
关于作者
宋代张伯玉

张伯玉,字公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仁宗庆历初以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范文正集》卷一八《举张伯玉应制科状》)。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已佚。 张伯玉诗,据《严陵集》、《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为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