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厚地产桑谷,为民衣食资。 井田取什一,公私两俱宜。 今者异古昔,苛征常倍蓰。 倍蓰犹未厌,泛索仍无时。 官因字民设,胡为反害之。 尽以应上求,民病莫能支。 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 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 白叟与我言,其言乃如斯。 老夫为悲吟,闻者当致思。

译文:

大地孕育出桑谷,它们本是百姓穿衣吃饭的依靠。 古代实行井田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公家与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兼顾。 如今和过去大不相同,苛刻的赋税常常是过去的数倍。 数倍的赋税还不能让那些人满足,额外的索取更是没有时间限制。 官员本是为了治理百姓而设立的,为什么反而去伤害百姓呢? 百姓把所有的产出都用来应付上面的需求,生活的困苦让他们难以支撑。 织布的人常常忍受着寒冷,耕田的人常常忍受着饥饿。 空荡荡的村庄里听不到鸡犬的声音,破败的房屋中满是流离失所的人。 一位白发老人和我诉说,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我满心悲戚地写下这些诗句,听到的人应当好好思考其中的道理啊。
关于作者
宋代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