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夷简行

天道夷简,荡荡巍巍。 人心不然,大行险巇。 转眼翻覆,诚不易知。 忠或见疎,信或见疑。 离间致入,宁复顾思。 昔者缱绻,终焉弃遗。 圣如周公,王犹不知。 孝若申生,姬能死之。 在彼盛时,尚有尔为。 况乎季世,颠倒是非。 谗人饱禄,志士苦饥。 俯仰今古,其谁不悲。 命悬于天,逆之为嗤。 冲静无患,进取必危。 守道安危,其殆庶几。 祸福之兆,可以理推。 夷齐去周,西山采薇。 黄绮避秦,商岩茹芝。 景行先哲,良足为规。 规而罔念,虽悔何追。

译文:

上天的法则是公平简单的,广阔无垠又崇高伟大。 可人心却不是这样,常常在行事中走危险崎岖的道路。 人心转瞬间就能反复无常,实在是难以捉摸。 忠诚的人或许会被疏远,守信的人或许会被猜疑。 离间的话一旦传入他人耳中,哪还会再去仔细思考。 过去关系亲密缱绻,到最后却被无情抛弃。 像周公那样圣明的人,周成王尚且不能理解他。 像申生那样孝顺的人,骊姬却能将他逼死。 在那盛世之时,尚且会发生这样的事。 更何况是在衰乱之世,人们颠倒是非黑白。 进谗言的人享受着丰厚的俸禄,有志之士却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回顾古往今来,谁能不为这样的现象感到悲痛呢? 人的命运掌握在上天手中,违背天命会被人嗤笑。 内心冲淡宁静才能避免祸患,积极进取必然会遭遇危险。 坚守正道以应对安危,大概才是正确的做法。 祸福的征兆,是可以依据常理来推断的。 伯夷、叔齐离开周朝,在西山采摘薇菜为生。 夏黄公、绮里季等商山四皓躲避秦朝的乱世,在商山吃灵芝。 他们的高尚行为值得我们敬仰,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 如果不考虑这些楷模的行为,等到后悔时又怎么来得及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