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任舜禹行

尧任舜禹,圣化日熙。 二臣至德,惟尧克知。 明良胥会,征庸弗疑。 佐命垂统,股肱纲维。 行尧之道,蚤夜孳孳。 上齐七政,大录万几。 与人为善,念兹在兹。 举相去凶,咨牧授时。 执德于心,其化若驰。 洪水滔天,浩浩无涯。 下民昏垫,荒度为宜。 乃乘四载,奠决刊随。 栉风沐雨,手胼足胝。 四海会同,九泽具陂。 诞敷文德,帝命是祗。 翔泳咸若,凤皇来仪。 尧嘉厥功,翕受敷施。 同声相应,百僚师师。 是知官人,安危之基。 用贤则安,用佞则危。 惟彼陶唐,百工允厘。 后世有述,先天弗违。 能赏能禅,缵承伏牺。 为民之极,黄收纯衣。 明并日月,照临无私。 不言而治,端拱无为。 民无能名,荡荡巍巍。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先圣斯言,当深致思。 或未之思,室是远而。

译文:

### 开头部分 尧任用舜和禹,圣人的教化日益兴盛和乐。舜和禹这两位臣子具有至高的品德,只有尧能够了解他们。贤明的君主和良臣相遇,尧征召任用他们毫不迟疑。舜和禹辅佐君主建立基业传承正统,就像身体的大腿和胳膊、事物的总纲和法度一样重要。 ### 舜禹行事 他们践行尧的治国之道,从早到晚勤奋努力。向上协调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全面处理纷繁的政务。他们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时刻把这些记在心里。选拔贤相,去除恶人,咨询州牧,颁布时令。他们秉持高尚的品德,教化百姓就像快马奔驰一样迅速。 ### 治水功绩 当时洪水漫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百姓陷入洪水之中痛苦不堪,于是进行全面的治理规划才是适宜的办法。禹乘坐四种交通工具,勘察地形,疏通河道,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他不顾风雨的吹打,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最终,天下的诸侯都来朝会,九州的湖泽都修筑了堤坝。舜广泛地施行礼乐教化,恭敬地执行尧的命令。水中游的、天上飞的生物都各得其所,凤凰也来展现吉祥。 ### 尧的嘉奖与用人之道 尧嘉奖他们的功绩,广泛地任用他们施展才能。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呼应,百官都以他们为榜样。由此可知,任用合适的官员,是国家安危的基础。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奸佞国家就危险。 ### 尧的功绩与品德 那圣明的唐尧,让百官都能尽职。后世对他的事迹多有称述,他的所作所为与自然规律不相违背。他既能论功行赏,又能禅让帝位,继承发扬了伏羲的传统。他作为百姓的楷模,头戴黄色的冕,身穿黑色的衣裳。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万物毫无偏私。他不用过多言辞就能使天下大治,端坐拱手就能无为而治。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的伟大,他的功德浩荡、崇高。 ### 结尾启示 只有天是最伟大的,而尧能够效法天。古代圣人的这句话,应当深入思考。如果不去思考,就如同把道理看得很遥远而难以领悟。
关于作者
宋代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