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经纪载浩岁月,天家妖祥互分别。 所书薄蚀三十六,独于黑夜泯无说。 岂以为阳义所崇,可略者阴辞遂辍。 曩年月蚀无风雨,风雨胡为为月设。 三百六旬惟此宵,羞使望舒颜面缺。 第怪飞廉逞怒号,摆撼广寒枝欲折。 海涛助势卷地来,万户千门一时撤。 天目臲卼秦望摇,奚问区区小丘垤。 明朝揭日出虞渊,疑是天工手亲挈。 群阴散駮世清夷,蛟螭那复为妖孽。 我欲作诗颂阳明,文思久枯笔屡掣。 但愿合璧常光明,年谷顺成风雨节。 中秋把酒对嫦娥,处处团圆天下悦。
和吟友月夜遇风雨不见薄蚀韵
译文:
《春秋》这部史书记录了漫长的岁月,把上天所呈现的祥瑞和灾异清晰地区分开来。书中记载的日食月食一共有三十六次,唯独对于发生在黑夜的情况没有提及。或许是因为人们尊崇阳的道义,所以可以忽略阴,相关的记载也就不再继续了。
从前月食的时候没有风雨,可这次风雨为何单单为了月亮而出现呢?一年三百六十天就只有这个夜晚,大概是不忍心让月神望舒的容颜有残缺吧。只是奇怪风神飞廉肆意地怒号,猛烈地摇撼着月宫的桂树,仿佛要把树枝都折断。
汹涌的海涛借着风力卷地而来,瞬间就像要把千家万户的房屋都掀翻。天目山在摇晃,秦望山也在颤动,更别提那些小小的山丘了。
第二天清晨,太阳从虞渊升起,就好像是上天亲手把它托举起来一样。所有的阴邪之气都消散了,世间变得清平宁静,蛟龙之类的妖怪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我本想作诗赞颂这光明的景象,可文思早已枯竭,提起笔来却总是难以顺畅地书写。只希望日月星辰常常像璧玉相合那样明亮,庄稼能够年年顺利丰收,风雨也能按时而至、恰到好处。
到了中秋佳节,人们能够手持美酒与嫦娥共赏明月,天下处处团圆,人人都能欢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