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周材叔能画号苍崖

昔见苍崖画,今读苍崖诗。 问今十日水石间,幻作五字七字何能奇。 君言诗画本一律,等以造化供娱嬉。 闭门磐礴天耆定,往往清气流诗脾。 急将画意入诗律,兔起鹘落无由追。 有声无声强分别,妙处正不差毫厘。 人言精艺不两能,似亦可洗千年疑。 梅花江头穷竹枝,遥指八境穷烟霏。 勿云诗工画师耻,老琼笑人焉用彼。 江南和籴米如珠,急图流民献天子。

译文:

以前我看过苍崖画的画,如今又读到苍崖写的诗。 我不禁发问,这短短十来天在水石之间的经历,要化作五言诗或七言诗,能有什么新奇之处呢? 你说诗和画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凭借大自然的造化来供人娱乐。 你闭门专注创作,仿佛老天都已注定,往往会有清新的气韵从诗心中流淌而出。 你迅速地把画意融入诗律之中,那速度就像兔子跃起、鹘鸟俯冲一样,让人来不及追赶。 非要强行区分有声的诗和无声的画,可它们精妙的地方其实一点差别都没有。 人们常说精湛的技艺难以在两个方面同时具备,而你似乎可以洗去这流传千年的疑惑。 你能画江头的梅花、写尽竹枝词般的诗篇,还能遥指八境,将那如烟的雾气都描绘或书写出来。 不要说诗写得好就是画师的耻辱,就像老琼(此处可能是引用典故中的人物)笑话人,何必如此在意呢。 江南地区官府强制征购粮食,米价贵如珍珠,你还是赶紧画一幅流民图献给天子,让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吧。
关于作者
宋代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