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李叔谊莲峰书院

高原陆地无莲花,此峰刻画天与状。 李君下构三千楹,读书月明调悲壮。 向来濂溪卜庐山,莲花峰下溪之源。 半山争墩未苦贤,掘地何处无流泉。

译文:

在高原陆地上本是没有莲花生长的,可这座山峰就像是被上天精心雕琢刻画而成莲花的模样。 李君在这山峰之下建造了规模宏大、多达三千间的书院,在明月的照耀下,在这里读书的声音声调悲壮激昂。 以前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选址庐山,那里莲花峰下正是溪水的源头。 当年王安石和僧人争白塘墩那块地实在算不上贤德之举,其实啊,只要去挖掘土地,哪里又找不到流淌的泉水呢。
关于作者
宋代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